-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黄梅镇,因县名而得名,黄梅镇地处黄梅县中心,是黄梅县城所在地,是黄梅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是鄂、赣、皖三省汇结地,素有“鄂东门户”之称,东连独山镇,南滨下新镇,西依大河镇,北接五祖镇,辖区版图面积为89.9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下辖25个村,1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6万人,农业人口5.1万人,耕地面积36188亩。2023年全镇GDP总量为3.9亿元,占全县GDP总量20.2%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黄梅镇境域属黄梅县,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县市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称城厢镇,1949年,设城关镇,1982年,定名为黄梅镇。镇人民政府驻人民大道678号。黄梅镇人民政府是乡镇一级行政单位,为科级单位,内设党委、人大、政府三大领导机构及相关机构。
黄梅镇辖竹林咀、沙岭、西河桥、周岭、城乡、东禅、蔡枫树、茨林树、赤土坡、东山、刘塘、城西、古塔13个居民委员会,程白马、许铺、商河、五里墩、观塘岭、停刀口、盘龙山、七星、蒋花园、李塘、石老屋、陈圩、段圩、张湖、滨湖、苗竹、刘大、潘湖、章大屋、郭林桥、魏凉亭、王岭、向窑、大胜坡、苗咀25个村民委员会。
黄梅镇地势南高北低,地面高程均在海拔10-80米间,最高峰位于马尾山,海拔201.9米;最低点位于张湖,海拔10米。黄梅镇属华阳河流域县河水系,古角、垅坪河在辖区内汇成县河,河道总长22千米。
黄梅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霜冻等,最严重一次发生在1998年7月间的洪水灾害,农田受灾面积7000亩,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
黄梅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石膏等,铁矿地质储量5229万吨,石膏矿地质储量2.7亿吨。
黄梅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等;林业以种植经济林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水产养殖以鱼类为主。黄梅镇工业以机械、纺织等为主。黄梅镇商业以黄商购物中心、鹏泰百货购物广场、九龙购物中心、国威购物中心、鄂东新农贸、鄂梅农贸大市场、东门集贸市场、鄂东建材城为代表。
黄梅镇内的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是“湖北省示范中学”,该校于1912年创办,被誉为“鄂东明珠”,镇内的另一所中学黄梅县八角亭中学,其前身为始建于清乾隆五年的调梅书院,镇内的小学黄梅县第一小学建校于1904年,至今有120年。
黄梅镇内文物有建于北宋时期的乱石塔(又名百尺塔)、纪念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文学家鲍照的鲍照墓、小南街的义井、岳家湾村头岳飞后代种下的树龄达600余年“武穆遗枫”枫树、元代纪念五祖弘忍其母周氏而建的佛母塔(又称娘娘塔)和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中共湖北省委秘书长石炳乾(音:gan)烈士故居、黄梅县烈士陵园、烈士纪念亭等
黄梅镇名人不仅有“一门三忠烈”的石炳乾、石显怡、石曼卿三兄弟,抗日烈士石莹、蒋永孚,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李子芬、原国家粮食部部长赵辛初(原名:帅泰)也有苏区“三大赤色红星之一”的红色表演艺术家石联星,一代文学大师、“京派文学”鼻祖废名(冯文炳)、“中国神话大王”、国家一级作家周濯街等
【湖北省黄梅县简介】
北枕巍巍大别山,南襟万里长江水。“鄂东明珠”黄梅县就镶嵌在这块钟灵毓秀、物阜民丰的山水宝地之中。全县国土面积1707.84(含龙感湖管理区)平方千米,常用耕地面积5.46万公顷,城镇化率48.6%。户籍人口99.3万。现设黄梅、孔垄、小池、濯港、新开、蔡山、五祖、停前、下新、大河、分路、独山12个镇,杉木、柳林、苦竹、刘佐4个乡,有53个社区、435个行政村。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000元左右。
区位独特的“鄂东门户”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东临宿松,南望九江,西接武穴,北连蕲春,是湖北最早看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境内小池滨江新区是湖北长江第一站。京九、合九铁路在此交汇,沪渝、福银高速穿境64.6公里,长江水道过境59.2公里,两座九江长江大桥飞架天堑;105国道、柳界公路、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短短两个小时车程之内,可南往九江、南昌,西北至武汉,东抵合肥,4个小时可达南京。随着合安九高铁黄梅段、黄冈至黄梅高铁两条高铁的开工建设,黄梅区位优势将深度释放,一座鄂东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呼之欲出。
人文厚重的“千年古邑”黄梅县建县于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因域内有黄梅山、黄梅水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吴头楚尾,荆楚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激荡交融,形成了独特的黄梅文化现象。黄梅是佛教禅宗发祥地、黄梅戏发源地、红十五军诞生地和国家级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所在地,是全国闻名的武术之乡、楹联之乡、诗词之乡和挑花之乡。“黄梅戏”、“黄梅挑花”“佛教禅宗祖师传说”和“黄梅岳家拳”是其靓丽的文化名片,均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现有旅游景点200多处,国家4A级景区1处(五祖寺风景区)。西山挪步园云雾缭绕,幽静清新,实属避暑胜地;蔡山晋梅花开二度,老而弥香;四祖寺、五祖寺、妙乐寺,寺寺通灵;龙感湖、太白湖、乱石塔,熠熠生辉。这里群星灿烂,人文蔚起,涌现出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哺育了明朝哲学家瞿九思、兵部尚书汪可受;清朝探花、一代廉臣帅承瀛;走出了中国近代哲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著名民主人士、民革中央秘书长梅龚彬;孕育了当代教育家、独树一帜的文学巨匠、“京派文学”鼻祖废名(冯文炳),原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赵辛初、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强等。黄梅教育昌隆,崇文重教风气浓厚,基础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绩多年来在黄冈各县市中名列前茅。
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黄梅属北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无霜期达258天,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6.8℃左右。山地、丘陵、平原、湖区呈梯次分布,形成了“北有名山古刹、中有秀水澄湖、南有平畴旷野”的自然生态画卷。全县耕地保有量106.54万亩,基本农田79.2万亩,山林51万亩,水面36万亩,是全国商品粮、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和湖北水产重点县,被誉为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湖北省首家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黄梅青虾、黄梅禅茶、黄梅鱼面、黄梅挑花、黄梅荷叶茶、黄梅堆花酒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资源有20多种,总储量4.5亿吨,其中铁矿储量5300万吨,磷矿储量1208万吨,石膏储量5.873亿吨。瓷土1800万吨、建筑灰岩18554千立方米石、建筑用页岩3348万吨、花岗岩5350千立方米。全县可利用水资源装机2万千瓦。
正在崛起的“希望新城”随着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小池开放开发、禅文化旅游开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黄梅正处于历史机遇叠加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龙腾“雷池”,梅香吴楚。勤劳智慧的黄梅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艰苦创业,演绎着壮丽的交响。生机无限的黄梅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文化底蕴、开放的胸怀气度自信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