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雪玲、邹山琳)“三夏”时节,走进郧西县关防乡二天门村白芨种植地,远远望去,一串串紫色的小花缀满枝头,一株株正值花期的白芨随风摇曳,与绿树、蓝天、白云相互映衬,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据了解,白芨种植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产出周期为3年左右,管理精细,用途非常广泛,被称为中药中的“富贵产品”,它集药用价值、美容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目前市场前景很好。
“我种了20亩白芨,去年采收了3亩,收入12万元。按照市场价格,总产值能达到60万元左右。”该村农户张显根说道。
“近年来,二天门村按照县委发展‘三个经济’的要求,在黄家沟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沟域经济,目前全村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其中白芨500亩,苍术400亩,连翘300亩,带动全村120余户农户种植,户均增收达到3万多元。”该村党支部书记丁昌文说道。
近年来,关防乡紧紧围绕“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思路,结合中药材的种植历史以及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等优势,深度挖掘中药材的价值,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组织农户务工、建立强村富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连片种植白芨、苍术、连翘等中药材10000亩。在春季打造中药材花海,吸引游客“打卡”,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旅游收入,全面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在夏秋季对成熟的中药材进行收获加工出售。目前,中药材已成为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