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2024 年“武汉好课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教师素养大赛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中,沌口小学肖濛老师、神龙小学陈浩老师、新华小学匡仁政老师荣获市级一等奖;纱帽山小学唐冰冰老师、沌口小学姚笛老师、育才二小江梦逸老师荣获市级二等奖;新城小学陈明老师荣获市级三等奖,经开区团队一、二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市第一。
语文“好课堂”
本次语文“好课堂”共有50名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参赛教师分别进行了课文朗读、粉笔字书写、课堂教学三个环节的比拼,经过四天激烈的现场角逐,经开区两位教师脱颖而出。
沌口小学肖濛老师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她以“探求论证密码,追寻科学精神”为主题任务展开教学,从整体感知、事例梳理入手,从明晰观点再到敢于质疑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一堂充满着“理趣味”的语文课在学生们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科学与思辨的种子。
纱帽山小学唐冰冰老师执教《小壁虎借尾巴》,她创设“我是问号小博士”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图画猜生字、阅读课文,读好角色的对话,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知晓动物尾巴有不同的作用,学会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落实语言表达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区教科研中心在赛前积极对标、精心遴选。备赛过程中,各校教研团队在区教科研中心的指导下,完成各项比赛项目的研究、试教以及粉笔板书训练、朗读训练,两节课例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方式,聚焦思辨型学习任务群的特点,进行层次分明、活动多样的课程设计,在赛场上尽显语文之趣、语文之美。”经开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陈漫红表示。
数学“好课堂”
本次数学“好课堂”的参赛选手经由学校推荐、区域遴选,全市共有18名老师参赛。在两天半的赛程中,每位参赛选手经历了现场赛课和现场抽签说题的激烈角逐。经开区陈浩老师荣获一等奖第二名。
陈浩老师的《地铁票中的数学》一课巧妙地将地铁票价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领学生们踏上一场探索数学奥秘的奇妙之旅。课堂上,陈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探究了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地铁票价的计算方式,还一步步辅导学生们思考票价背后的深层事理,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陈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模拟跳远和投篮项目的选拔,引发学生对百分数的探究,借助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陈老师通过展现水资源利用率、森林覆盖率等实例,让学生们感受到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经开区教科研中心曹宝表示:“两位小学数学教研员在团队研磨中充分发挥智慧引领作用,向学校提供方向性建议和有效性支架,提升了团队研究的力量。”
综合实践活动“好课堂”
经由学校推荐、区域遴选,本次“武汉好课堂”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共有33名老师参赛。经开区三位获奖教师脱颖而出,获得全市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审的一致好评。
新华小学匡仁政老师执教《出手成“章”》一课,他以学生感兴趣的印章为起点,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篆刻,融合道德与法治、语文、劳动、艺术等学科元素开展实践活动,开展“尝试体验刻印”“探讨研究刻印”“自主实践刻印”,活动从半开放向全开放过渡,张弛有度、生动有趣的课堂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精益求精的活动态度。
沌口小学姚笛老师的《托裱画心》一课基于学校“同心育美”展览馆课程的主题展览、创作器具等为行动内容,选取其中的“书画装裱”项目为真实活动载体,以“托裱画心”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唯美灵动、互动有乐的课堂,以自主探究、实践体悟、反思拓展、跨学科学习等形式,带领学生感受展陈文化的艺术美、科学美、文学美、实践美。
育才二小江梦逸老师执教《香膏制作》一课,她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方法,制作香膏,总结经验,传承精神,通过亲手制作香膏艺术品,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做中创”,香气四溢、灵动有味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体悟“实践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三位获奖教师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设计活动,课堂现场既有趣又有味,让老师和学生既学到又得到。三节获奖课例节节精彩、人人出彩、堂堂喝彩,个人荣耀的背后也凝结了三个学校教研团队的集体智慧。”经开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李丹表示。
经开区教科研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转变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进一步打造“好课堂”,培育“好教师”,强化“好学科”,形成“好范式”,积累“好资源”,助力“好课题”。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肖濛、唐冰冰、陈浩、匡仁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