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大崎山和回龙山的传说
方永先
原先,大崎山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称为北海。由于北海龙镇守有功,这里风调雨顺。因此玉皇大帝提拔它去当东海龙王。它遵旨出北海南下,经小崎山、泉华山,向西过杜皮的龙王山,折向西南走将军山、马鞍山、河铺,再转向东南,经方高坪神仙寨到汤铺岭,再向正南经林家大塆的白羊山,直达黄州龙王山。
原本要从赤壁下长江入东海而为龙王的,可这北海龙有个特点,就是特别的恋土思家。在这即将远离故土的时候,思家的情绪更强烈,于是它回转头来,不去东海了。玉皇大帝见它抗旨不遵,非常生气,就不准它回北海,罚它永远伏在黄冈大地上。它的身体就变成了一连串的起起伏伏的山,而它回转的龙头就叫回龙山。后来,这富有美丽的神话色彩的“回龙山”就成了当地的行政区划名,叫“回龙区”“回龙镇”。
神话传说当然不是事实,可老人们讲这个传说时,却有两个证据说明它是真的:
其一,从大崎山到黄州,沿着当年北海龙所走的路线走,弯弯曲曲、起起伏伏,走的都是山峰、山岭、山岗、山坳、山脊、山坡,不过河不过沟,不脱鞋袜不淌水。这条路就是北海龙的脊背,而回龙山就是它回过来的龙头。
其二,我们黄冈人最爱思家,比别的地方的人要厉害得多,就因为我们是“回龙”的传人。想想看,我们离家是那样恋恋不舍,想家是那样彻夜难眠,回家是那样归心似箭,这不正说明我们身上都有“回龙”的基因吗?
所谓回龙,就是这条恋土思家的北海龙。这是贾庙人的传说版本,它适用于整个鄂东。
北海龙受到玉帝惩罚,永远伏在黄冈大地上。而北海因无龙镇守,变得波涛汹涌,成为水患,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于是秦始皇征调天下民工挑土填海。
由于工程浩大,民工劳累不堪,整日里悲号哭泣之声不绝于耳。观音菩萨为了解救百姓苦难,就变成一个货郎下凡,在每个民工的扁担头上搭一根丝线。结果民工们挑起担子来健步如飞,一点也不吃力。原来的悲号哭泣之声变成了欢声笑语。
秦始皇觉得奇怪,派人一打听,发现了秘密,就下令把丝线收集起来,编成一根鞭子。这可是一根神鞭,秦始皇把鞭一挥,大小山岭随鞭而动,结果有的地方一座山也没有,变成了大平原,有的地方山连山,群山万壑;再把鞭子拖一拖,就拖出了大大小小的河流,长江黄河就是神鞭拖成的。
秦始皇见挑土填海这么难,就用神鞭“赶山塞海”。他挥鞭赶北海南边的老屋山,可老屋山因为矮小,怕被海水淹没,不愿去。秦始皇生了气,连抽几鞭,把山打破了,破得皮开肉绽,露出了白骨。后来这座山就叫破山,直到现在,这打破的地方不长草木,远远望去,那山的确是个破相。
秦始皇望见南边长江北岸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就挥鞭把它赶去塞了北海,它就是今天的大崎山;而大崎山原来所在的地方变成了湖,就是今天的鹞子湖。
据说,“大崎山有九十九个凹,鹞子湖有九十九个汊”;又据说,大崎山顶上的龙王井与鹞子湖相通,只要鹞子湖撒网捕鱼,龙王井的水就浑了。
所以,大崎山和回龙山在神话传说里有着神奇的渊源。
【作者简介】方永先,湖北团风人,1946年生。湖北省诗词学会第五届理事,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黄冈市诗词学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团风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茶村诗词》执行主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