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慨模拟之流毒,悲时论之险狭,思一易其弦辙。”三袁登高一呼,追随者众。似乎文坛早就憋了一口气,人们的不满已到顶点。这些人中,有黄辉、陶望龄、雷思霈、江进之、曾可前、丘坦、潘士藻等,都是才华横溢者,于是,一个注定名垂千古的文学流派“公安派”应运而生。他们把个性解脱、文体解放写在公安派的旗帜上,与复古派相抗衡。在此后,公安派影响日盛,一直到清代和民国,影响直至五四运动。鲁迅、胡适、周作人等都大力推崇公安派的文学思想。甚至这股文学潮流进入整个东亚,在日本和韩国也有众多继承者和追随者……
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明代公安长安里(今孟家溪镇)人。他父亲袁士瑜是个秀才,在乡邑享有声誉;母亲龚氏,是进士龚大器的女儿,四个舅父,其中有一个进士,一个举人。据说宗道出生之夜,其祖母徐氏做了个奇怪的梦:一个美人从天上飞下来,头上发饰交垂,样子如菩萨。她慌忙扯衣接住美人。这夜便诞生了袁家第一个孙子袁宗道。而此时宗道之父袁士瑜才17岁。宗道自幼聪颖好学。10岁能诗文。宗道家族本姓元,明代初年,他远祖从江西丰城县元坊村迁到蕲黄(今属湖北东部),其高祖有伦迁到公安长安里落籍,宗道12岁应童子试时,一个姓金的督学看到他的试卷,惊奇地说:“子当大魁天下,但姓同胜国(指灭亡的元朝帝国)号,恐不利首榜,吾为子更之。”遂改“元”姓为“袁”姓,宗道在这次童试入学,全家也就姓袁了,其族谱家祠,也将先祖改为“袁”姓。
宗道比宏道在年龄上大八岁,而比中道大整整十岁。在万历二年,其母龚安人谢世,三袁兄弟唯一的姐妹被送往外祖父家寄养,而庶母刘氏又生宁道、安道,三袁由庶祖母詹氏抚养。由此可见,失却母爱的三袁兄弟实际上也没得到多少父爱,作为兄长的宗道乡试的成功与会试的成名,可以想象在二位弟弟心目中楷模形象,应该说,宗道在两位弟弟心中的地位比父亲更高大,并激励他们也同样求上进,取功名。
1579年(万历七年),宗道20岁,考中湖广乡试举人。回到家乡,与弟宏道、中道在荷叶山房一起读书习文,尤喜读先秦两汉之书,愈读愈对前后“七子”的诗文产生怀疑。又与乡中文友结社论文,并且沉溺其中,夜以继日,还编刻自己的诗集。后来他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死了。有个道士教他数息静坐调养身心。这才暂时放弃文事,终日静坐修身养病,不问世事。
湖北日报客户端(作者 侯丽)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