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人们都说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刘备对不同的人是区分对待的。
对正直君子和善良百姓,他便展现出“仁”与“泪”;对奸佞小人和汉室之贼,他便用“隐”与“忍”。通过这样,他尽可能团结到更多的人。
对于下属、百姓和同情者,他可以掏心掏肺地仁义和绵柔。
他可以为汉室衰微而扼腕,为道德仁义而落泪,为民生多艰而感伤。
在刘表墓前,他为刘表基业毁于一旦而垂泪。
“玄德率众将拜于墓前,哭告曰:‘辱弟备无德无才,负兄寄托之重,罪在备一身,与百姓无干。望兄英灵,垂救荆襄之民!’言之悲切,军民无不下泪。”
在去江陵路上,他为百姓蒙难而痛哭。
两县之民齐声大呼曰:“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滚滚渡河,两岸哭声不绝。玄德于船上望见,大恸曰:“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欲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闻者莫不痛哭。
为了粉碎了孙权、周瑜将他扣为人质以索取荆州的诡计,他屈膝跪拜在吴国太面前,乞求她的同情;在孙尚香面前,他也跪告实情,后又“泪如雨下”。
刘备的“哭”计屡试不爽,以至于人们认为“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
而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刘备“哭”的对象,往往和他是一类人,能够在道德仁义、人间真情上产生共鸣。而通过“哭”能更具表现力地将内心展现给他人看,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拥戴。
但当着另一类人,刘备从来不会哭。那便是在曹操、孙权、袁绍这类满腹权谋算计的人面前,刘备绝不会掉一滴眼泪。
因为他十分清楚魔鬼不相信眼泪。眼泪不仅换不来他们的同情和怜悯,反而有可能导致杀身之祸。
官渡之战,关羽斩了颜良,袁绍一时慌了手脚,反而发出无能狂怒,怪罪于关羽的兄弟刘备:“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
刘备不仅没哭泣,更没有一丝慌乱,而是异常冷静。“(刘备)从容进曰:‘明公只听一面之词,而绝向日之情耶?备自徐州失散,二弟云长未知存否,天下同貌者不少,岂赤面长髯之人,即为关某也?明公何不察之?’”
刘备简单几句话,让袁绍又没了主意,只好就此作罢。可后来关羽杀了文丑,袁绍再次动了杀心,刘备又是一番申辩让自己全身而退。
之所以如此,因为刘备很清楚袁绍“好谋无断”的个性。比起一哭一闹,当着他的面你越冷静,他越是无从下手。
而在曹营中时,面对曹操“青梅煮酒”设局逼问,刘备依旧是不服软不求饶,只是面不改色地与之周旋,哪怕是曹操用“论当世英雄”来恐吓,刘备也是“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地从容应对。
正是靠着这种旗帜鲜明的态度,让刘备赢得了众多百姓的拥护。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