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五一”假期里,当大多数人还在热门景点参观时,一群人却选择到长沙市天心区的坡子街派出所门口“打卡”。坡子街派出所走红的缘由,是一部叫《守护解放西》的纪录片,该片是以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人物核心的警务纪实观察类真人秀,记录展示了民警的日常工作,其中有不少纠纷调解、曲折案情,诞生出许多“热梗”,受到网友追捧。据了解,很多人专程而来,有不少游客还会做出蹲下抱头的动作,假装自己被抓让同伴拍照。为此,今年“五一”期间,派出所特地在大门口放置了一个喇叭不停播放,提示游客:“请文明‘打卡’,严禁蹲下、抱头拍照,谢谢配合。”(据澎湃新闻报道)
一个派出所有什么好“打卡”的?还在派出所门口做出蹲下抱头的动作拍照?真是太离谱了!这种在“网红打卡地”拍照的情况在当下颇有代表性。
“网红打卡地”诞生之初,是以“美”为核心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的,常见于景区、地标性建筑、特色餐厅等。网络时代,“网红”成为社交圈最具号召力的词语之一。“网红打卡地”则成为社交时代的城市新地标,其中还包含着看客、游客争相到访的驱动力。作为一个广泛使用的美称,曾经寄寓了广大网友和游客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憧憬,比如,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带火的普者黑、《梦华录》《妖猫传》的取景地襄阳唐城、西安永兴坊凭借“摔碗酒”一炮而红,吸引众多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去;重庆凭借洪崖洞、轻轨李子坝等景点成了热门旅游目的地;而长沙因文和友、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等餐饮IP也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然而如今,我们再谈起“网红打卡地”,很难再纯粹地将它理解为美称。这几年,不难发觉网络平台上的“网红打卡地”多了,好像什么地方都能冠名“网红”。经过一些所谓的博主、网络达人和营销号的造势,“网红”褒义的一面几乎被消耗殆尽,甚至多了一层贬义的味道。
无下限“打卡”的现象正在无序蔓延。去年7月底,我国北方多地遭遇罕见的暴雨洪涝灾害,河北涿州遭遇严重水灾,多地断水断电;黑龙江五常的多片稻田被淹成一片“汪洋”;吉林舒兰市内多个村镇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就在大家为灾情救援揪心时,个别来蹭流量的网红竟然将灾区当成了“网红打卡地”,左手一个相机,右手一个自拍杆,没有任何救援工具的情况下,假模假式地“摇旗助威”,甚至还拉着身陷深水区的老人摆拍。这种不怀好意的“网红”,利用灾情博取关注,不仅助长了当下流量时代的畸形生态,其肆意妄为的行为甚至会妨碍正常的救灾工作。灾区不是任何平台的流量池,也不应该成为“网红打卡地”,恶趣味、无底线的“打卡”、摆拍行为应该被及时遏止。
如果说,前不久“成都迪士尼”成为“网红打卡地”,年轻人纷纷前往排队、拍照、“打卡”,并模仿歌曲MV中的动作,唱起谐音“迪士尼”的歌词,是一种无伤大雅的社交媒体互动方式,那么这一次,网友们在坡子街派出所门前做出蹲下抱头的动作“打卡”拍照就显得过于离谱了。
由“网红打卡地”引发的讨论与关注甚嚣尘上,从满足审美需求到趋利蹭流量的情况当休矣!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应当及时开展普法教育及正确引导,形成理性“打卡”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相关平台应尽到事前提醒义务,把相关规范前置。少一些过线的狂热,多一些理性的“打卡”,别让“网红打卡地”变成无序、危险的聚集地。(评论员 王茜)
(来源:荆门日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