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湮没在历史烟雨中的野三关施宜古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5-07 16:37:09

巴东县野三关镇境内现存有青石板三段古道分布在该镇庙坪村、十八步(十八步:集镇边的劝农亭社区与张家村接界处,此处近几年来因集镇建设所需,古道青石板逐步减少)、瓦屋场村三个地方,人们都叫它“银大路”(也叫盐大路)。

十八步、瓦屋场这两段古道笔者走过多次,庙坪村这段没走过。瓦屋场段十分陡峭,但都是与十八步、庙坪村这两段一样的石台阶 ,慢慢走或走走歇歇不吃力,也不累。

2014年8月,恩施州博物馆抽调人员组成专班,对恩施州境内的这条“银大路”开展探访,进行科学记录,并在中国文物网刊登了题为《探访施宜古道》的文章。在这篇文章开头,记载有“施宜古道现存10多公里”“主要在建始高坪一带”,野三关镇境内的施宜古道,没有被记载(中国文物网刊登的题为《探访施宜古道》的文章部分章节附后)。如今,建始县石门河依托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数百年的施宜古道,已建成了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可野三关境内保存较为完整的施宜古道,至今鲜为人知。况且,这条古道中有千年老街、尚存有劝农亭亭址、解放军某团部指挥部、练兵场、防御工事等遗址。施宜古道瓦屋场段自杨救公路(野三关杨家湾至宜昌榔坪镇救古坪)通车后,几乎没有多少人走过;十八步段除了张家村村民进出集镇步行外,先前川汉公路、后来318公路通车后,行走的人也逐渐少了。

初夏的一天,我们乘车从野三关镇集镇出发约35分钟到了野三关镇庙坪村8组(318国道庙坪段),正在田里除草的村民邹维宇明白我们的来意后热情指路:“过318国道往上走约100米泥巴路后,沿着施宜古道(现存青石板路)上行就到堰塘湾核桃公园了。”邹维宇指着那片茂密的森林介绍,庙坪村8组至堰塘湾核桃公园,直线约3500米,中间现在的青石板路约800米,全部用青石板打造而成,这就是最原始的古道,青石板平均长度1.3米,宽度0.5米,高度0.2米,青石板路两旁长着杉树、松树等用材树和多品种杂灌树木、花草,以鸢尾、锦带花、华南毛蕨等为主。青石板夹缝里生长着以红三叶、夏枯草、华南毛蕨(别名:密毛毛蕨、金星草)等为主的花草,密密麻麻遮住了石板。

看着我疑惑的神情,同行的朋友弯下腰,双手刨开厚厚的枯叶、松针,拔掉红三叶、夏枯草、华南毛蕨等花草,一块一块青石板露出光溜溜的身影,一级一级台阶蜿蜒而上,仿佛一个个背影沿青石板上行约700米就是窑口(小地名),窑口左旁有一片面积约5亩的沼泽(也可叫湿地),沼泽中满是杂草,可能是当地农民喂有水牛,夏天洗澡的缘故,杂草中有无数个小水潭。沼泽四周是茂盛的杂灌林木和毛胡草,至今无人开发利用。沿窑口上行约50米就没有青石板了。“你看前面那段是当地农民将青石板搬走后,沿古道修成机耕路了。”随行的村民说。

以前,这青石板右边还有一条土路,比铺的石板低一些,是走骡马的道,只是路窄一些,背夫、挑夫一般不走。

五六十年代古道周边用材林和柴火多,不通公路,难运出,农民就将用材树和柴砍伐后,用绳子系上,木材或柴放在骡马道,人走在青石板上往下拖,不费力可将木材或柴运到庙坪。

走完上坡有个小坪,坪中有2户人家同住一个屋场,右边是五间板壁房,住着两家,左边是新修平房,中间就是古道,可惜青石板没有了,只有古道边零星堆的几块了。

“我祖籍宜昌,1940年6月12日,宜昌被日本侵占,在宜昌即将沦陷的危难时刻,发生过一件堪比‘敦刻尔克’大撤退更艰苦的奇迹——‘宜昌大撤退’,爷爷只身随背夫逃难至这里安家后,就在这修筑了三间板壁房,办起了小商铺,收山货、卖草鞋、土烟、苞谷酒等,一来养家糊口,二来方便背夫、挑夫;现在板壁房仍保存,在对面修了三间平房。”65岁的村民关世林介绍。

“当年道上通宵达旦川流不息的脚步声,深夜‘噼啪、噼啪’声,听婆婆说是当过兵的;唉,鸡子叫头遍骡马声从山下就能传上来,叮当、叮当……伴随着清晰的骡铃声,长长的骡马队驮着土货从门前路过,川汉公路(先修川汉公路、后修318)通车后,这里就没有再来过,曾经的银大路也就变成今天这样了。”同屋场87岁的潘先菊老人补充道。

走出关世林家,前行约200米,就是原堰塘湾村委会,村委会屋后现存活有1棵1000多年的核桃树。

“听我爷爷常与跟前块头的人讲,这里原来是两棵核桃树,一公一母,后来不知啥原因死了一棵(公树),当年这两棵核桃树冠蔽日,核桃果挂满枝头,果成熟后,任意拿一个核桃用大拇指与二指头一捏,就碎了,真的是纸质核桃,又香又可口,不知吸引多少人呢!核桃树前是两排木板房,古道从中间穿过,板房设的是客栈,专为路过‘银大路’的客人住宿、搭伙等服务的。”村民王全林介绍。

在原堰塘湾村村委会,遇到81岁的谭光珍大妈,耳朵有点背,问她事,需要很大的声音,她才能听到,岁月的风霜很明显在她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她向我们摆古:“我爹(丈夫的爹)当年就是盐夫,来回一趟六天或七天时间,每次背八十或九十斤盐;为了一路安全,背盐是不单独出行的,那时邀约五六个信得过的当地人在古道上吆喝着在一上一下的石板路负重前行,为防肩背磨破皮,披上牛皮肩,为防止滑倒,穿上草鞋,用着有铁钻的打杵子。”

古道旁原有的村集体茶园,2009年村委会引入湖北西谷核桃股份有限公司,将这里打造成了千亩核桃示范园,核桃园于2015年陆续开始挂果。走进核桃园,一株株的核桃树傲然挺立,上面挂满了翠绿的、琉璃球般大小的核桃,像翠玉缀满枝头,那满目的绿色感染着走进园子里的每一个人。

2018年下半年,湖北西谷核桃股份有限公司、巴东县新天地核桃专业合作社和庙坪村村委会整合资金2000余万元将这里打造成了集旅居、康养、生态农业、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综合康养基地。


目前,该康养基地已逐步建成了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特色富硒养生观光农业示范园。康养村周边四面环山,良好的山地植被及原生态森林,使这里的气温常年低于其他地区平均值5-6摄氏度,即使在夏天最热时,气温也不会超过30度。景区内气候冬暖夏凉,温暖湿润,降水充沛,真正的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公园内打造有张骞塑像,山上建有依侬亭,山下建有月亮女神、瀑布、塑有耕牛,并在院内建有木屋和10余个用于休闲饮茶的小竹屋,桌子为石磨,凳子为木凳,用于品茶等景物景点。

此外,还建有农副产品展示厅、大舞台、休闲广场和篮球场。在公园,您可以吃到土家族最正宗的长桌宴,喝到土家人最豪放地摔碗酒;在公园,您可以品尝到最清香的土家罐罐茶,喝一口下肚,满口生津,消困解乏;在公园,您还可以在晚宴之后,高举火把,点燃荒野上的篝火,与热情的土家幺妹儿共唱土家民歌,共跳土家摆手舞;在公园,您可以体验到最原始的民居民宿,矗立于山上的独立小屋和中式特色家具,让您住着宽敞舒适。目前,康养村已接待安徽、武汉、上海等地的游客和避暑人员近5万人次。

因时间关系我们再没有沿古道往下走,前段就是现存的十八步古道和瓦屋场道古道,十八步就是野三关老街,这条街在清乾隆年间已是巴东的“十八集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至60年代末,仍是野三关的商业中心地带。

挑夫马队的繁盛,也推动了餐饮、驿栈行业的兴旺。古道上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由于玉麟大道建设损失了一段。

现存的瓦屋场段古道漆树垭由于战略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先后驻扎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特别是国民党的骡马,能驮着两百斤重的炮管从古道爬上爬下。邓少海现在住的房子是解放军的团部,门前的那块大田是解放军的练兵场。曾有解放军抢劫农民财物,解放军“洪团长”将这名犯事的副排长“活埋”。邓少海还指出犯事副排长的坟茔。当地的老人都知道有个“洪团长”,“后来的那个团长赶不上洪团长带兵”。

茶马古道,见证了多少历史传说和故事,淹没了多少风雨和兴衰,斑驳了多少的情思和乡愁!如今,部分路段又开始揭开厚重的尘草,重现昨日辉煌。愿我们追随这青青的石阶,迈步跨越,永不停歇!

中国文物网刊登题为《探访施宜古道》的原文第一段:湖北恩施州境内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道,见证了恩施文化和历史的发展。2004年8月,恩施州博物馆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这条施宜古道进行了科学记录。施宜古道原长约3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各项工程的建设,特别是318国道的建设,古道大部分被破坏,现在比较完整的一段在建始高坪一带,长10多公里。

原文《探访施宜古道》文尾写道,施宜古道是恩施州现存较为完好的一条文化线路,具备了世界遗产委员会界定文化线路的三个特征:施宜古道是与一定历史时间相联系的人类交往和迁移的路线,它包括了一切构成该路线的内容:除了城镇、村庄、建筑、码头、驿站、桥梁等文化元素之外,还有山脉、陆地、河流、植被等和路线紧密联系的自然元素;施宜古道作为一种线形文化景观,存在着多样性;施宜古道的价值构成是多元的、多层次的:既有作为线路整体的文化价值,又有承载该线路的自然地本身作为山地、河谷等生态系统拥有的生态价值,还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施宜古道作为恩施州目前唯一已知的由东向西的一条古道,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以及西南地区官道、商道、盐道和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实证。近年来,在日益增加的基本建设工程中,古道面临严重破坏。

在此呼吁,应将现存的10多公里施宜古道作为大遗址予以保护,由行政部门请文化民俗专家进行评估和规划,制订保护方案并申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希望地方有关部门在民族民俗文物保护方面加大投入,设立专项经费,出台有利于调动地方投入积极性的稳定政策,给予特殊的补贴扶持,以国家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确保民族民俗文物保护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加大对施宜古道的研究、合理开发和利用。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安地

责任编辑:向园梦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