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杨顺 张勤 吴建军)近年来,浠水教育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抓公平促普惠、抓内涵提质量、抓改革激活力、抓党建强根基,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教育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一大批家门口的好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教育系统焕发出勃勃生机。“家门口的好学校”不仅在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提升,更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巍巍大别山灵秀,悠悠巴水河逶迤。在浠水北部团陂镇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矗立着一所有着100多年办学历史的高中——浠水县团陂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团陂高中”)。团陂高中滥觞于1919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校风严谨笃实,2009年被评为“黄冈市示范高中”。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学校名师荟萃,英才辈出,高考成绩享誉鄂东,蜚声湖北,先后有7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创造了农村普高高考升学的奇迹。建校以来,学校共向各级各类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一万余名。以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陈福明,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稳健集团董事长李建全为代表的团陂高中杰出校友遍布全球各地,领军于各行各业。如何传承学校星光灿烂的办学历史,如何继承老一辈团高人克难奋进、严谨笃实、精益求精的育人精神,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普高逐年衰落的不利态势,为浠水北部山区延续文化的火种,为山村百姓子弟守护希望的灯塔,是新时代全体团高人无法回避的课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8年元月,在深入调研和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学校制订了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团陂高中2018—2022年发展规划》,高举“二次创业、再度崛起”的大旗,一场以自我革命为核心的质量提升攻坚战正式拉开序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推力”
1970年创办高中以来,经过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长足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校园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占地面积84亩,预留用地30亩。建有教学楼2栋,综合楼1栋,学生宿舍3栋,教师宿舍3栋,图书馆1栋,300米塑胶运动场,标准篮球场4块,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各2块,建筑总面积23000㎡。2019年,以建校100年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学校操场塑胶化,校园道路黑化,教学楼翻新改造,教室、寝室安装空调,食堂装修加层,围墙改造。兴建了极富文化气息的校园文化碑廊、校园书店,杰出校友文化宣传墙,办学条件和文化底蕴进一步得到彰显和提升。
2022年,一座崭新的图书馆——建全图书馆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总计投资1300万元。馆藏图书3万余册,内设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体艺训练室、多功能教室,带给团陂高中师生全新的体验。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修炼“内力”
团陂高中现有在岗教师94人,研究生学历6人,中学高级教师19人,黄冈市骨干教师11人,浠水县骨干教师22人。
学校秉承“提高育人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治学理念,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党的建设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带动教师向优秀党员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素质,组织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最美家庭”和“百佳教师”宣传推选活动,有效树立身边典范,引导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发挥党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紧抓学习培训,形成育人共识。利用多种培训形式,组织教师学习高中阶段德育政策及理论。围绕“三有三能三讲”(有担当、有理想、有行动;能吃苦、能坚持、能突破;讲规则、讲诚信、讲合作)的育人目标,将德育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评价。每学期举办德育论坛,年终开展“德育标兵”评选活动和优秀德育案例征集评比。
坚持目标牵引,重视过程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考核指标由一本人数、本科人数、总分300以上人数三项指标构成,引导教师自觉做好培优补差和后进生转化工作,进行针对性教学,开展各学科竞赛活动,落实效果考核机制。
引进教学资源建设,增强“实力”
依托优质资源,实现工作提质增效。2021年起,学校与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结对合作,引进STR课堂模式,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系统总结了STR课堂模式经验,编制校本教材《团陂高中课堂教学指南》,建设“符合学生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突出思维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生态。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特色。定期采取“走出去看”和“请进来学”的方式,深化与武汉市常青第一中学的教学交流。
2023年,学校与黄冈中学签订了《湖北省县域普通高中托管帮扶框架协议》,借力黄冈中学优质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建设平台搭建、实时交流、师徒结对、跟岗学习、送课诊断等多方面常态化机制,与黄冈中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深度融合,助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
围绕学生素质建设,激发“活力”
学校现开设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03人。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学生工作:
抓平台建设,构建完备的德育工作网络。每月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评比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做好学年班会课规划,每月确定一个主题,用心组织素材,先示范后上课,努力提高班会课质量。每学期举行班会精品课评比活动,坚持举办体育节、艺术节、春季远足、研学旅行、节日聚餐、校园开放日等大型校园活动。
坚持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能力。一是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明显提高。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在95%以上,每年均有学生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二是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各学科学生成绩合格率在95%以上,其中有多人次在国家、省、市竞赛中获奖。三是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学校体育达标率保持在85%以上,为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异体育考生。四是学生艺术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开设了音乐、美术课,组建了书法、羽毛球、文学等社团,学校文学社和“校园之声”广播台工作日新月异。
立足学校制度建设,提升“效力”
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需要在队伍建设、课堂建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强化制度建设,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学生教育,以德为先,学校修订完善了《班级建设考核方案》《团陂高中学生一日常规》《团陂高中班会课设置方案》《团陂高中学生奖励办法》《团陂高中学生管理处罚制度》等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建立班级管理情况日通报制度,每学期开展“团高美少年”评比表彰活动。严格执行安全责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学校连续多年安全事故零发生。
全面贯彻落实《团陂高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2023年修订版)》。分管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参与,组织教师教学常规月检工作,每学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情学情问卷调查,每月更新《团陂高中教学动态》,及时公示月检结果。
规范常规教研,坚持以研促教促学。统一教研组和备课组设置,严格组长选拔标准、规范和程序。按照“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有活动记录、有考勤”标准,规范常规教研和集体备课的组织工作,以形成问题解决方案为活动目的,确保教研和备课质量。每学期组织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教师相互学习搭建平台,注重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培养,激励教师参与比赛,提高教科研能力水平。在紧抓教书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出台了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鼓励政策,学校倡导以“多方学习、立足课堂、质量提升”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聚焦特色活动建设,彰显“魅力”
为打造书香校园,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利用建全图书馆资源,结合团陂地域文化,创建了“巴源学堂”专题讲座品牌,成立了“小灵山读书会”共享阅读成果。
截止目前,巴源学堂已开课十四期,邀请了优秀校友李建全,名校长贺欣荣、刘振武以及黄冈师范学院许怀之、汤天勇等知名高校专家教授来校讲课,从物理奥秘到化学研究,从地方文化到澳台文化,从历史到现实,从立志到追梦,让全校师生收益颇丰。
为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教务处开设了每周阅读课,学生依据阅读内容撰写读书感受,师生共同在“小灵山读书会”上分享读书感悟,将优秀读书作品刊登在校刊《年轻人》上,让全校师生共享读书成果。
几年来,团陂高中在更新办学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近3年,教师共有89人次在省市县级的讲说课比赛、征文辅导、论文发表等活动中获奖,学生共有56人次在书法、绘画、征文、运动中获得各级奖励。学校先后被评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市县安全文明单位”“浠水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度市、县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学校高考成绩不断突破:2020届考取一本1人,本科26人;2021届考取一本2人,本科47人;2022届考取本科33人;2023届考取一本2人,囊括全县普高第一第二名,本科42人。2021至2023年学校连续三年获“黄冈市高考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奖、进步奖”。
时代催人奋进,蓝图鼓舞人心。进入新发展阶段,团陂高中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永不懈怠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在期间开好局、起好步,在浠水北部这片热土上继续谱写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