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阳春四月,尖山脚下刚刚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就业推介活动。这是襄南监狱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和全省监狱工作会议精神,联合襄阳市、随州市等地市区人社局、司法局以及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在监狱里举办的一场特殊的就业推介活动。
春风送“岗”
“我们教育引导服刑人员学习实实在在的技能,追求高质量的改造,通过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培训,涌现了一大批至诚工匠和劳动能手。2023年,全监有305人获得了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或执业等级证书,大大增强了临释人员融入社会谋生的信心和底气。”襄南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齐本新在活动致辞中介绍到。
此前,襄南监狱通过走访调研摸排,在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因素中,“缺乏谋生手段”“遭受社会歧视”“难就业”是导致再次犯罪的主要原因。为此,襄南监狱积极搭建培训平台,与襄阳市人社局、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探讨“合作办学”新模式,在监内习艺楼建设了“技能培训实操基地”,开设如电子商务、服装加工、糕点制作、养老护理等实用课程,为临释人员顺利回归谋生就业,降低重新犯罪概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活动中,襄阳市司法局副局长刘俊峰、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张春强,分别对就业政策形势和社会扶持政策做了宣讲。
襄南监狱将以此次“春风行动”为契机,与社会各界常来长往,积极对接社会帮扶力量,为临释人员开展就业形势分析、创业政策讲解、劳动技能培训、工作岗位推介等活动。
春风暖“心”
“你有过碳弧焊经验,在入职之后,我们也会开展进一步培训,帮助你尽快取得高等级焊工证,这样工资水平也会跟上,你放心好了。”一家来自枣阳市的企业经理,一边耐心地解答服刑人员的问题,一边向监狱民警承诺,“虽然这些服刑人员之前的人生走了弯路,但悔过自新也不晚,我们并不会因为其身份特殊而歧视他们。而且通过这场就业推介活动,也能够很好的缓解企业‘招工难’和‘用工荒’的问题。”
“原先我总觉得大城市好,在广州打工多年,但照顾不到老人和孩子。现在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好工作,刑释后我要回枣阳老家,重新做人,建设家乡!”年仅30岁即将迎来新生的服刑人员秦某前不久刚参加过亲情帮教,许久未见的父亲在高墙外为他操碎了心,在见到满头银发父母的那一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自食其力,赡养照顾好父母。可是当前的罪犯特殊身份,让他对自己未来能否很好融入社会,得到社会的接纳感到担忧。在这次就业推介活动上,听到家乡企业经理的一番承诺,让他终于眉头舒展,笑逐颜开。
在另外一个岗位推介展台的青年服刑人员王某,兴奋地向民警展示手中的就业意向书,“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虽然我学历差了些,但能吃苦,我一定会拿出百倍努力,不辜负政府对我的改造和提供的宝贵岗位,开创自己崭新的人生!”
春风促“新”
“我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介活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借助人社局、司法局等各个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为临释人员提供安置帮教渠道,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让更多临释人员更快的回归并融入社会,实现从‘犯罪分子’向‘守法公民’的转变。”监狱党委副书记、政委齐本新在活动现场谈到。
截止就业推介活动结束,有140余名临释人员与现场的41家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协议书。
眺望高墙之外的天空,春日暖阳如金光洒下,通往监狱大门的金桂大道正努力孕育着新生的萌芽,那里也是通往未来,开启人生崭新篇章的地方。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黄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