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聚光成烛 “融”爱前行 武汉市新洲区多举措推进融合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11 10:47:39

特殊教育,日渐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

2024年2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特殊教育在校生达91.2万人。如何促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提升融合教育教师素养,保障残疾学生这一庞大群体的受教育权利?4月10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武汉市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

国家统计局官网截图。

整合特殊教育资源

为全区提供教学研讨场地

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位于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四楼,当天,记者走进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训练工具,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正在进行教学活动。

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康复训练区。

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一共分为8大功能区域模块,即办公接待区、筛查诊断评估区、康复训练区、心理咨询区、情绪宣泄区、远程互动课堂及学术研讨区、融合教育智慧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和资源库。“我们的资源中心整合与特殊教育相关的一切资源,为全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社区提供综合性获取和教学研讨的场地。”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麻勤勤向记者介绍道。

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沙盘游戏区。

记者了解到,该资源中心于2019年在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挂牌成立,并组建覆盖全区的巡回指导小组,承担全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工作的业务指导、教师培训、工作评价,为全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教育咨询、教育诊断、教育评估等服务。每年暑期,在新洲区教育局组织领导下,资源中心协同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对全区适龄新入学残疾儿童进行科学评估、合理安置、分类施教。除此之外,该中心还承担全区随班就读学生和送教上门学生统计及档案管理工作,对全区资源教室的建设、使用进行指导和管理。

“我们中心接下来会协同随班就读学校,对每一个残障学生进行科学评估,建立个人档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支持。”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普特”融合 随班就读

为特殊儿童插上“隐形的翅膀”

2021年,《“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将推行融合教育作为我国新时代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指出要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探索适应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共同成长的融合教育模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结对帮扶共建、集团化融合办学,创设融合教育环境,推动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融合。

记者了解到,就在昨天,新洲区2024年融合教育推进会在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举行。推进会现场,来自武汉市教科院、新洲区教育局、新洲区各街镇教育总支特殊教育(教育教学)分管负责人和新洲区融合教育实验学校的相关负责人云集现场,共同探索融合教育新路径并作交流发言。

新洲区2024年融合教育推进会举行。

“我们着力让随班就读学生接受应有的教育,因材施教,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新洲区邾城第六小学相关负责人在推进会上发言说道。

随班就读,指的是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 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目前,新洲区义务段残疾儿童、少年共416名,其中特校220名,随班就读学生196名,随班就读学生分布在全区12个街镇68所中小学。

邾城六小与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们在开展户外活动。

《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指出,要整合涉及特殊教育的各类考核评价项目,处理好与普通教育不同学段质量评价制度的衔接、互补;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特殊儿童的需要,分类设计评价方式,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推动特殊教育综合改革。

邾城六小在科学性、激励性、个性化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提供“同班同卷”、“同班异卷”、“异班同卷”、“异班异卷”四种检测方式,对他们实施多元化的学业评价策略。除书面检测外,还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习惯情感、康复补偿、生活适应、社会适应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考查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邾城六小与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联合开展融合教育联谊活动。

据悉,邾城六小于2021年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室,对随班就读学生和“四特”(特殊家庭、特殊心理、特殊行为、特异体质)学生进行系统的功能补偿和矫正。

多举措推进融合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记者采访了新洲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主任、区特校校长宋满堂。宋校长谈到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是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新洲区先后在邾城六小、阳逻四小、徐古中学、新洲区第一初级中学建成四个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特殊学生提供管理咨询、心理辅导、个别化教育、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服务。2024年,在中央专项资金的帮扶下,新洲区将在旧街街新集小学、三店街丝宝小学建成两个资源教室,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启动,计划在5月份完成。

“除了资源教室,区里还成立了新洲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专门为残疾儿童解决教育安置中出现的疑难问题、随班就读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敏告诉记者。

从2021年开始,武汉市市教科院将随班就读教师纳入市特殊教育专项培训中,为加强新洲区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实行“走出去”战略,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培训,先后派出29名随班就读教师到襄阳、南京、武汉等地参加省、市特殊教育专项培训。

骨干教师在广州参加培训。

2022年5月,区教育局将邾城六小、阳逻四小、三店中学、徐古中学、辛冲街中心小学、 张店小学授牌为新洲区融合教育实验校。“在实验校的引领带动下,新洲区融合教育迈上新台阶。近年来,融合教师的优质课、案例、课件等103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特别是融合实验校的教师,积极参与市区融合教育教研、竞赛活动,成果丰硕。”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程华东委员向记者展示获奖作品时说道。“ 下一步,我们会采取‘1+N’的形式,以一所牵头学校为核心,与区域内其他普通学校协作办学,形成‘特校协作体’、‘特普协作体’、‘普普协作体’,统筹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增强学校间横向联络,共享教学资源,提升融合教育质量。”

2024年是新洲区推进融合教育的开局之年。

”新洲区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打破传统教育壁垒,让每一名残障学生都能在包容、尊重、互助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时,新洲区教育局将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动合作,形成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四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共同书写新洲区融合教育新篇章。“新洲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柯岱宏 徐莹 黄敏 程俊明)

责任编辑:邓安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