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双树”飘香姜家岭——荆州“博士第一村”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印象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09 16:47:3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萧轩)襟灵秀洈水,倚莽苍武陵。斯家场镇姜家岭村,面积5.32平方公里,全村282户1058人。

“甑底子形四面坡,有女不嫁穷山窝。”昔日的姜家岭,闭塞而贫穷。“树人育书香,树木育茶香。”如今的姜家岭,“双树工程”硕果飘香。近年来,全村培养出博士生11人、硕士研究生32人、大学毕业生195人,荆州“博士第一村”成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发展特色油茶产业1800亩,丰产后将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典范。

初心树人,打造书香姜家岭

村党支部在全村提出“不比做屋,只比读书”,“花20年时间,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每户培养一名大学生”。一是激励勤学。制定奖励政策,持续20年重奖学子不间断,并对获奖学子召开专场颁奖会,多形式激励学子勤勉好学。二是家风促学。通过讲家风故事,挂家训牌匾,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树立遵纪守法、晴耕雨读的好风尚。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法治光荣户”“十星级文明户”“党员模范之家”等评选活动,以家风,化乡风,变民风。三是关爱助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全村青年志愿者、“五老”人员,全面开展“四点半课堂”“彩虹行动”“留守儿童之家”等关爱志愿服务,携手松滋润欣实践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大力弘扬崇文重教的尚学之风。

匠心树木,打造茶香姜家岭

借力斯家场油茶小镇建设机遇,壮大油茶产业规模,提升油茶产业质效,激活乡村振兴的产业引擎。一是推动新模式。2017年,村集体成立“金灿”油茶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种植油茶。受益后群众与村集体按6:4比例分成,现已有212户农户参与土地入股,首批300亩油茶已开始受益。二是壮大产业链。大力发展特色油茶种植及深加工。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油料产业园建设;目前已引进一家市场主体,对油茶进行深加工。姜家岭村已推出“姜家岭牌”山茶油系列产品,已在市场推广,深受消费者喜爱。三是走好融合路。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以博士文化为亮点,围绕街斯田园项目达到文旅结合、教产相融的效果,实现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

同心五共,打造和美姜家岭

引入“五比”,践行“五共”。一是共谋比点子。建立完善群众自治组织和工作机制,组建“五会一队”,紧扣村级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召开湾组会,解决研学设施配套、人居环境改造、油茶利润分配等问题。二是共建比奉献。突出“宣传先行、典型引路”。近年来,姜家岭走出去的学子,累计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捐资200多万,成立产业发展基金150万元。群众主动投工投劳、拿钱让地。村民主动“众筹”20余万元建设书院。三是共管比效果。党员带头管,五户联户管,五老督促管。优化共管机制,就近划分管护区域,联户共管区域卫生、联户除障美化家园、联户夜巡守护平安。四是共评比较真。常态化评选“书香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环境卫生光荣户”“平安家庭”。五是共享比书香。依托姜家岭书院、书香食堂、耕读文化园等一批研学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家风家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共享新时代新风尚。近10年全村没有一例邻里纠纷,没有一家麻将馆,党风清,民风淳,家风正,学风浓。

党建引领,“双树”向阳。姜家岭上,正展开一幅大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画卷。

责任编辑:肖永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