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名校的前世今生⑫|宜昌五中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09 15:27:53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汪蕾 通讯员杨志


它与宜昌市青少年宫、宜昌市政府办公地毗邻,被一马路、红星路、滨湖路”环抱”,正在复原的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也与它相隔仅数百米。

在宜昌城区这样一处闹中取静之处,有着70年“校龄”的宜昌名校——五中,和它周围的老建筑一样,早已成为宜昌的“历史地标”。

在这个9688平方米的校园里,一代一代宜昌学子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宜昌解放前后。

学校校址曾被侵华日军占用过


1941年下半年,当时处于抗战前线的宜昌县,“为前方青年就学计”,由地方士绅倡议,在太平溪长岭岗宋家大屋里,创办了宜昌县立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宜昌县中),宜昌县中第一届招收了百余名学生,第二年又奉命附设简易师范(以下简称“简师”)班,又增加两班新生约百余人。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宜昌光复,作为县级教育机构,宜昌县要随着县政府返回宜昌。作为县中校长的易楷等人,就先期跟随着奉命接收的国军一起,从三斗坪回到了被侵华日军占领达五年之久的宜昌。
据易楷后来回忆说:“我们见到的是,城外已成荒野,大小机关团体都在觅室,找块县级最高学府也很难。后来发现怀远路原湖北省第十一小学校址(今市五中校址)曾为侵华日军占用,未全毁,还有平房几间和两栋教室可用,遂定为县中校址。”

使用过湖北省宜昌第三初级中学的校名


1949年后,当时的宜昌市军管会派员接收原“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湖北省立宜昌师范学校”、“湖北省立宜昌中学”及“宜昌县立初级中学”等四所中学,根据省教育厅指示,将这四所中学的高中部合并为湖北省立宜昌高级中学,初中部改名为湖北省立宜昌初级中学,校址就是现在的五中校址。

图片


宜昌一中《校史渊源》中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段历史:“1953年2月,校址由怀远路(现五中校址)迁至校军场……”

图片


据宜昌市五中史料记载,1952年10月15日,宜昌市五中创办。在学校创办初期,因宜昌高中未迁移,故暂时借用湖北省宜昌第一初级中学(现今市三中)校舍办公(借用教室三间,办公室一间),学生334人,教师员工23人,采用二部制教学,上课一个学期结束后,于1953年春,迁入怀远路(现红星路)25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此,宜昌市五中在创办的第一个学期,曾被命名为“湖北省宜昌第三初级中学”。一张拍摄于1954年7月的“首届毕业生暨全体教工合影”的照片,题款为“湖北省宜昌第三初级中学”。1956年8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宜昌第五中学。“文革”中,校名又改为:宜昌市第五中学,沿用至今。

初中教育阶段成功创出多个第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宜昌市五中创办后,学制也几度变化,1952年至1957年期间,为初中三年制;1958年至1961年为完全中学,学制六年;1960为十年一贯制;1962年至1971年为初中三年制;1972年至1976年为完全中学,学制四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直到1977年,宜昌市五中停办高中,恢复招生考试制度,学校定为初中三年制至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几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宜昌市五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推行素质教育,在全市初中教育阶段成功创出了多个第一:
于1971年开设劳技课,并编写出自己的校本教材——《自行车装备维修》。
于1978年在全市教育系统中举办成人教育,创办了“五中附属成人学校”,且成效优异而载入市教育志史册。
于1987年在全市成立“学校红十字会”,并获得中国红十字总会授予的“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于1987年成功地在全市率先举办学生手抄报展,得到市教研室的充分肯定和推广;并于1996年再次更大规模地举办了学生手抄报和课改汇报展,赢得全国语文专家的高度评价及市领导的极大重视。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曾专程整理搜集过这段历史的宜昌文史研究者王念时老人告诉记者,在宜昌市五中校园的那片土地上,曾经依次出现过的号称“鄂西最好的一所小学”的省立宜昌小学,诞生在抗战硝烟中的宜昌县立初中,还有培养了第一批本地干部的宜昌行政干部学校和宜昌一中,宜昌市五中因其兴师重教的历史渊源,和一代代学生的良好素质,积淀至今,让它成为广大宜昌市民心目中的老校,名校,示范校。


责任编辑:秦发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