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名校的前世今生⑪|宜昌夹湾路8号,永不磨灭的青春记忆……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4-04-09 15:38:18
通讯员杨本波、汪正灿
2011年3月,经宜昌市人民政府批准
原宜昌市水利电力学校
宜昌城市建设学校
宜昌市艺术学校
葛洲坝旅游学校
宜昌市商业学校
五所市直中专学校合并
组建宜昌市三峡中等专业学校
(以下简称三峡中专)

原葛洲坝旅游学校大门
1970年12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破土动工,大量的建设者迁入宜昌。为解决他们的子女上学问题,1971年,三三零工程局(葛洲坝工程局)第二中学在浇二的前坪开班,这就是葛洲坝旅游学校最早的历史。1972年,学校搬迁到夹湾路8号,更名为葛洲坝工程局第二中学(葛洲坝二中),招收初中和高中生,主要生源为浇一分局和起安分局职工的子女。此后近40年,学校校名几度变更,但团结拼搏、务实严谨的校风一直得以传承。


学校的老师也是来自五湖四海,但教育背景很不错,有清华大学、华师毕业的,也有湖北大学、吉林大学、武汉水电学院毕业的,这些强大的师资队伍加上勇于拼搏的敬业精神,让葛洲坝二中的教学质量在工程局一直排在前列,学校20%左右的初中毕业生能够考上省重高或中专学校,这在当年算得上是不错的办学成绩。
后来学校把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了电器维修、烹饪、财会、文秘、缝纫、美术等几个专业,进行职业教育,初中还是坚持招生。
在葛洲坝旅游学校教职工的记忆中,葛洲坝二中当年作为葛洲坝工程局的子弟学校,还是很值得骄傲的。特别是学校的校办工厂——扬子江糕点厂,成了一代人的美好记忆,至今还令师生津津乐道。

1988年投产的扬子江糕点厂,产销两旺,生意相当红火,每年纯利润达到7万到8万元,在当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企业不仅能够为教职工提供免费的营养早餐、贴补课时费、发放年终奖,还在工程局的子弟学校中率先开始电视教学,添置了健身器材,组建了管弦乐队,曾经让其他学校的老师羡慕不已。

1997年,随着宜昌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与旅游行业相关的人才需求增多;葛洲坝工程局根据区域内生源数量的变化情况,决定对学校进行改制,停止初中招生,全心全意办职业中专,学校更名为葛洲坝旅游职业学校,原有的初中生转到葛洲坝三中(现在的宜昌市二十四中)继续上课。
学校当年招收了中职生500人,开设了门类齐全的旅游类专业,生源爆满,只是这种境况持续时间只有2年。随着高校扩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招生开始出现困难,在校老师都分配了招生任务,且跟工资奖金挂钩。尽管老师们想尽了招生办法,且经常去县市区进行招生,但仍然无法解决生源不足的根本问题。
2000年,学校更名为葛洲坝旅游学校。2006年,学校随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整体正式移交宜昌市政府,由宜昌市教育局主管,改名为宜昌市第二十六中学,与葛洲坝旅游学校两块牌子共存,直到2011年合并到三峡中等专业学校。至此,葛洲坝旅游学校在夹湾路8号的办学历史正式宣告结束。宜昌市二十五中临时在此上课是后来的事。
责任编辑: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