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汪筠 实习生 杨子妮
眼下正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热展的“玉神——石家河玉文化特展”,因汇聚来自凌家滩、良渚、陶寺、石峁、三星堆、金沙等多个重要遗址的文物珍品,备受关注,登上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发布的最新一期“博物馆十大热搜展览推介”。其展出的玉神人头像、玉鹰、玉蝉、玉虎等“显眼包”文物,因造型独特,富有想象,尤其受到网友青睐。
策展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考古研究部馆员程酩茜介绍,石家河玉文化的一些因素可溯源至长江下游的良渚,乃至更早的凌家滩文化;在同时代的陶寺、石峁等遗址,则可看到石家河玉文化的影子;石家河玉文化又溯江而上影响了神秘奇谲的三星堆文化。“由此,透过玉器可一窥古代先民远距离、高层级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
石家河玉文化受谁影响?
程酩茜介绍,长江流域史前文明中有着三次治玉高峰,第一次是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的凌家滩文化,第二次是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的良渚文化,第三次是距今约4200年至3800年的后石家河文化。“玉文化是石家河古城晚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造型别致、纹饰精巧的玉器集中出土于石家河遗址中心区,并广泛见于湖北钟祥、荆州,湖南澧县、华容等地。”
“受长江下游凌家滩、良渚玉文化的辐射,长江中游石家河玉器的部分因素,被认为是以凌家滩和良渚为源头。”程酩茜在展厅娓娓道来。她介绍称,“夫玉,亦神物也。”玉一度是沟通天地的圣物、文化交流的使者,透玉见人可以看到,在史前文化冲突与整合的过程中, “万国玉帛”多元一体的新时代逐渐开启。
石家河玉文化中出现大量玉神人造型,头戴“介”字形冠、眼角尖锐的大眼、蒜头鼻、咧嘴露出上下獠牙、双耳穿孔戴耳饰、左右伸出鸟状装饰,是其最典型的形象。展厅中,出土于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的玉獠牙神面牌饰,其神态夸张,制作工艺精妙高超,是石家河玉文化玉神人形象的代表。
石家河谭家岭遗址玉神人头像
展厅中一件神人兽面及鸟纹玉冠状器,出土于浙江余杭良渚瑶山遗址,其正面阴刻一神人兽面纹,上部为戴有“介”字形冠冕的神人,下部为具有圆眼和獠牙的兽面,左右伸出尖锐的鸟状装饰。这与石家河玉神人造型颇为神似。程酩茜解释称,“神人兽面纹其实是良渚文化最典型的符号之一,良渚玉器中的人面、獠牙、‘介’字形冠、鸟形饰等元素,被石家河玉文化学习发展。”
良渚瑶山遗址出土神人兽面及鸟纹玉冠状器
良渚瑶山遗址出土神人兽面及鸟纹玉冠状器线描图
凌家滩玉器中的虎、鹰、龙等神灵动物,则丰富了玉器题材,也影响了石家河玉文化。
石家河玉文化又影响了谁?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王方等专家认为,以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地区拥有宗教色彩强烈、造型神秘的器物群,吸收了石家河神人像、凤鸟、虎、蝉等图像与信仰系统,二者在审美意趣上存在共通之处,而此时精神观念载体却已从玉转移至青铜、黄金等材质。
三星堆铜人头像、石家河玉人头像并列展出
程酩茜称,“石家河玉文化对三星堆文化的影响尤其体现于人头像,三星堆青铜人像中头戴冠帽和箍发的形象,均见于石家河。”展览特意将石家河玉人头像与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铜人头像并列陈列,观众不难发现,它们共同具有双耳穿孔、菱形或梭形大眼、蒜头鼻或鹰钩鼻、阔嘴和短颈等特征,均为祭祀用物。
此外,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兽面,与石家河玉神面造型相似,只是铜兽面獠牙不明显。出于二号祭祀坑的铜铃,两面均饰有兽面纹,其构图方式和纹样风格与石家河玉器较为相似。
三星堆遗址出土铜兽面
孙家岗遗址出土玉獠牙神面牌饰
古代先民长距离的文化交流远超想象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称,石家河玉器兴盛时正处于史前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也是社会文化转型的关键期,其承载的观念信仰,随着人群与技术的流动,在距今4000年前后的“早期中国”广泛传播。
据介绍,石家河玉器和图像散见于同时代的多处遗址。虎头、鹰形笄、冠饰等典型器,在晋南、陕北、豫东、山东诸地流转。山东及山西在玉礼器上装饰神人与鹰纹,尤其是山东龙山文化,尽管玉质和器类迥异,但工艺和造型风格却与石家河一致,反映出彼此存在着密切的交流。石家河玉器的母题纹样还跳脱材质,出现在陕西石峁遗址的石雕之上。山西陶寺遗址王级大墓随葬的一件彩漆大箱,发现两件“玉神面”与3组玉璜,被认为是来自石家河的“舶来品”。
陶寺遗址出土玉神面
石家河谭家岭遗址玉冠饰
“我们对古代先民有个‘刻板印象’,认为当时交通那么不便利,不同地域的人群,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密集的交流?”程酩茜说,中华大地上不同人群之间甚至与域外人群的交流,是一直都存在的。不能以如今几月、几年的视角去观察,一种史前文化可能存续数百甚至上千年,以这样的时间跨度考量,远距离交流应该是存在的。
万琳称,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地处长江中游腹地,年代跨度为距今5900年至3800年,是长江中游持续千年的文明中心。石家河玉文化汲取了史前玉文化中心——凌家滩、良渚的“养分”,造就了史前玉作的又一巅峰,进而向周边辐射,在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