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通讯员王雯婷、实习生张雪晴)“今天,让我们用年轻的声音与方式,继承先生的大义与理想。”4月2日,武汉第四中学举行第三届袁隆平特别奖颁发仪式,31名优秀学子获奖,学子们在缅怀袁隆平院士的同时,立下“要做一粒好种子”的人生理想。
1946年8月至1948年1月,袁隆平就读于汉口博学中学(武汉四中前身)。他曾多次表达对母校的感激和怀念:“武汉四中是我最感亲切的母校,她给予我的培养和教育,对我的成长起了决定性作用。我的好身体和英语底子,都是在母校打下的。”1995年9月,袁隆平在武汉四中设立“袁隆平奖学金”,激励学子们勤朴博学。
“袁老,请您放心,今天,您埋下的种子正和四中的花木一起迎着春风茁壮成长。我们一定会谨记您的教诲,不驰于空想,不畏于未知。”获奖学生代表高三1班肖晗分享感言。
“隆重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同时,我们也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开展课堂教育新方法、新途径的探索,全方位创新教育,适应新的中考、新的高考,培养促进新时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武汉市硚口区教育局党委书记胡生彬表示。
“袁院士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青年们要做一个热爱祖国、关注民生、敢于创新的人。”中国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曾担任袁隆院士的秘书杨耀松先生向学子们表达深切期待。
课本剧《喜看稻菽千重浪》重现了过去,也启迪着未来。学子们真挚动人的演绎传递出对袁隆平院士的深切缅怀之情。“更深刻地感受到关于信心和目标的精神,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老师,像袁老一样做一颗好种子,为社会作出贡献。”高一5班梅宇昕表示,扮演袁隆平院士仿佛是在进行一次灵魂上的沟通,互相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