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谷城庙滩镇:“五个生态”强基础 “狠抓六争”谱新篇
湖北日报客户端谷城频道 2024-03-28 15:28:16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曾午阳、罗雪)近年来,谷城县庙滩镇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全面优秀“三个全面”工作目标,聚焦“六争”抓攻坚,夯实“五个生态”建设,争出新气象、干出新作为,努力实现“山泉水乡·鲟游小镇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新发展。

抓经济、聚动能,生态工业发展提速增效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包保服务、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强力落实“五个一”服务措施,2023年确定的纳米材料研磨与分散设备加工、陶瓷制造加工、硅微粉研发加工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航天试验基地、红色教育基地、“鲟游小镇”4A级景区打造等重点项目全面开工,沿303省道工业经济走廊和禹家岗工业园初显雏形。

创新策源成效显著。抢抓襄阳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重大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创新“关键变量”激发产业“最大增量”。发展工业企业79家,培育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谷城县第十四家院士工作站落户庙滩,一批明星企业蓬勃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以做好“金牌店小二”为目标,以项目成长周期为出发点,持续关注项目发展动向,及时解决项目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迈兆机械、安耐捷炉衬、安耐捷新材料、肆拾捌泉等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统筹协调,有效解决肆拾捌泉等项目土地审批和高压线路转迁问题;积极为海波建材、迈兆机械等公司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抓产业、强链条,生态种养殖产业链不断完善

蛋鸡养殖产业链不断完善。以湖北神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魏家山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带动发展规模养殖户64家,蛋鸡存栏规模达260万只,建成湖北新土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肥生产线,建成鄂西北蛋品交易市场,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规模养殖户+粪污处理+蛋品销售”的畜禽养殖产业链。

鲟鱼养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湖北华鲟庄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形成“基地繁育+鱼片深加工+鱼小妖全国连锁店销售”产业链,培养母本中华鲟100余尾,年繁育子二代中华鲟80万尾,投放长江达50万尾,成为襄阳地区唯一一家中华鲟保护联盟试验基地,建成产值达3800万元的鲟鱼市场化全产业链。

打造“泉水+”产业链,初步建成泉水+种植、泉水+养殖、泉水+饮品三大产业链条。泉水种植形成南川贡芋300余亩,年产量达500余吨,带动发展茅坪莲藕、小河茭白、郭峪石菖蒲等泉水种植产业。同时以南川泉水灌溉区为核心,辐射古林寺、檀树湾、小河、财神庙、黄畈等村,发展优质水稻种植1.1万亩,打造南川泉水米新兴品牌。泉水养殖形成高桥河娃娃鱼,鲟龙溪俄罗斯鲟、脆丸宏景生态泉水小龙虾、泥鳅、青鱼等特种水产品。泉水深加工培育湖北肆拾捌泉食品有限公司,“庙滩大窑”初具影响。

抓特色、树新标,生态文旅产业稳步发展

镇东沿汉江河道,积极推进新集电站11.2公里防护堤建成,以堤代路,打造沿江旅游风光带。

镇西招商引资湖北华鲟庄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依托八仙洞景区和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郭峪村自然资源优势,按照4A级景区整体设计,持续推进“鲟鱼村、航天村、两山村”节点打造。

镇南积极推进“三美”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建设“三美”乡村,将万泉河、董家泉、鲟龙溪、幽幽谷、龙王洞穿线成珠,饮南川山泉水,喝庙滩“大窑”,尝全鱼宴,一条集农耕文化体验与地道美食品鉴一体的休闲旅游线路脱颖而出。

镇北巩固邓家湾共同缔造成果,修缮千年古桥万寿桥,连通古乐寺、兴隆殿,发掘乡俗文化,建设旅游驿站、农产品销售长廊、民俗文化展示区等便民场所,打造A级旅游景区式村庄。

打造镇中368省道最美庙滩段,发挥千亩荷花、万亩良田产业优势,凭借黄畈河道自然风光,因地制宜发展“美丽公路+”特色经济、乡村旅游、历史人文等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实现“修一条好路、造一线美景、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抓民生、强保障,生态家园优美宜居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区通过环境卫生转形象、配套建设转形象、精细管理转形象,擦亮小城镇效果明显。镇区303省道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完善,老207国道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农贸市场、黄畈路口改造,陈家大渠道路扩宽亮化,政府路改扩建等工程完工,每年集中改造一条街道,镇区面貌焕然一新。雨污管网建成连通使用后,雨天道积水、路难行、房被淹的情形已不复存在。

全域美化效果明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坚持镇村联动,一是大力实施道路美化,开展303、368省道沿线提档升级和美化亮化工程,持续落实村主干道“培路肩、撒花籽”,实现道路沿途整齐美观;二是大力实施庭院美化,南川、古乐等片区循环线路内房屋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整齐美观;将“小三园”打造成园内是菜园,园外是花园,做到山区村、丘陵村、平原村,村村美;三是积极实施产业美化,镇北以黄桃、大棚草莓种植和蔬菜基地为主,镇南以稻虾共作、莲藕、芋头等水产水生种养殖为主,镇西以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呈现“镇南荷花香、镇西稻花香、镇北蔬菜满田岗”的产业发展景象。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山地实施关停矿山恢复治理和生态修复,对偷采矿石行为进行常态化打击;丘陵杜绝畜禽养殖粪污乱倒乱排,逐步落实有机化处理;田畈落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秸秆禁烧;汉江禁渔禁捕工作得到纵深开展,河道偷采砂石行为被全面制止。“山林长制”和“河库长制”责任落实落细,兰家康村荣获湖北省生态村称号,郭峪村荣获湖北省省级森林乡村称号。

抓党建、聚合力,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理论学习走深走实。构建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主题党日“集中学”、党员“自主学”学习体系,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抓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举办“五四”青年演讲比赛,镇村青年干部轮流走上讲台,营造“争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对照“五好”创建标准,选准一批基础较好的试点村,探索党建引领“书香文化、农耕文化、清廉文化、红色文化、孝老文化、乡贤文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高桥河村以特种水产养殖、泉水稻种植为特色,打造泉水产业链,打响“泉水+”品牌;夕照街社区以家风家训为特点,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彭家庄村以“同心聚力,共同缔造”为突破,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万家营村以“泉水文化”为基础,发挥泉水特色,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成功创建湖北省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先进行政村。

“共同缔造”成效突出。邓家湾村、石库村试点湾组成效显著,新增试点彭家庄村,挖掘南川第一泉特色建成水产养殖基地,打造户外露营休闲基地,彭家庄村获得湖北省2023年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村荣誉,实现了“乡村美、产业旺、人民幸福”。同时,高桥河村、兰家康村等一大批村庄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领域摸索了经验,取得了成效。

一张蓝图抓到底,久久为功谱新篇

2024年,庙滩镇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乡村振兴、“三美”乡村建设为总抓手,把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同庙滩的“五个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融合推进,努力建成“山泉水乡、鲟游小镇”,奋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名镇。

坚持不懈发展“三大生态产业”,让镇村产业更加兴旺。落实“项目建设年”要求,发展生态工业,加快推动安耐捷新材料、迈兆机械、云世纪电子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生态种养殖业,助力鄂西北蛋品交易市场、湖北五合特种水产养殖发展,推动南川鲟鱼养殖基地和高桥河南川泉水米生产、包装、仓储线建成。发展生态旅游业,推进“鲟游小镇”按照A级旅游景区建设;协调4星级酒店、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和航天试验基地建成使用。

坚持不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让家园更加生态宜居。持续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扎实推进“三美”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推广“共同缔造”工作,调动群众参与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际行动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共同缔造中来。

坚持不懈夯实党的建设基础,营造风清气正、实干担当的良好政治生态。抓好理论武装,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强化治理能力,创新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机制,打造完整基层治理体系,凝聚乡村发展合力。从严督导考核,常态化开展调研指导和日常督导,确保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努力形成“政治生活好氛围、选人用人好机制、政商亲清好风气、党员干部好作风、党群干群好关系”的“五好”政治生态,为加快庙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责任编辑:翟竞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