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校校有特色​⑥|伍家实小教育集团中南校区:墨香雅韵润童心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教育频道 2024-03-26 10:59:5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秦发    通讯员 刘超


图片
编者按

为持续推动宜昌特色学校构建,高水平打造宜学之城、教育强市。近期,本报联合宜昌市教育局推出《校校有特色》专栏,展示宜昌各地各校特色教育品牌和文化,展现新时代宜昌师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将分期推出,以飨读者。


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南校区借助全国书法特色学校品牌优势,确立以书法艺术教育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延续中华文化正脉,聚焦“核心素养”,回归传统文化,以书法课程引领学校跨越式发展。

图片


特色背景

图片


墨香浸润校园,师生内省修心



徜徉在伍家实小教育集团中南校区的校园,校道书史长廊、校训地书、励志石园、诗词地书等二十多个文化景观,“墨韵轩”“墨趣苑”“墨妙坊”“相得益彰”雕塑,校园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墨香四溢。


图片


王羲之的“骨硬”,颜真卿“忠义光明”,柳公权“心正则笔正”……师生在一砖一石的墨香文化氛围中,内省修心,感受不同书法家炉火纯青、自成一体的书技和刚正不阿的品行。

图片


这里,处处都体现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内涵,处处彰显教师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幽馨的书香气息已氤氲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校现有1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4名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学校优秀书法指导教师达20余人。陈晓勇、曹俊晖、李蓉蓉、简红琴、黄发科、谢丹华等书法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工合作,常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


图片


陈晓勇,伍家实小教育集团中南校区书研室主任,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作为学校书法教育的领头雁,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书法教育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优秀文艺人才库成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名师。

学校立足书法教育实现一校一品,凸显办学特色、积淀校园文化、打造教育品牌,吸引了一位位有书法特长有书法情怀的教师,也培养了一批批有书法优势有墨香气质的雅正少年。

学校现有一名专职书法教师,46名语文教师均为兼职书法教师,为保障学校书法教育质量,加强书法教师专业培养,“常训、常练、常赛”的书法活动在学校已成常态。

特色活动

图片


师生联袂送春联,传统文化进社区



1月13日下午,在伍家岗区旭光村旭东嘉景小区,来自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南校区的20多名师生现场挥毫泼墨,给居民送上龙年的新春祝福。

图片


四年级女孩马依晨,在写春联的学生中虽然个头不高,但写的毛笔字已颇见功底。陪同来的爸爸一手拿着小马同学还没有吃完的糖葫芦,一手拿着已写好未干的上联,“她很喜欢写毛笔字,我们家、老家贴的春联都是她写的,不管好不好,贴的是孩子写的春联,意义就不一样。这是她第四次参加写春联活动。今天来参加活动,她咳嗽都还没完全好。”说起带病参加活动,马爸爸言语中还有些心疼。

图片

在写春联的学生中,五年级的陈子恒是爷爷和爸爸一起陪着来的。听说孙儿今天在社区给居民写春联,在城区某高中照顾孙女的爷爷专程赶过来,给孙儿加油鼓劲。子恒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但也克服困难赶回来了。

“书法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孩子自己有爱好,学好了也算是有一技之长,考试时一笔好字还是加分项。”陈爸爸说,练书法能让孩子沉下心来,安安静静地专注做一件事。孩子还到远安县参加过乡村送春联的公益活动。陈爸爸说:“孩子去年就参加过两次,到过不少乡镇区送过春联,既能展示所长,又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给社会奉献爱心。”
“今天参与送春联活动的一共有近20个孩子,都是学校墨香雅韵书法社团的,以五年级居多,还有7名老师参与写春联,一共写了100多幅春联,200多个福字。”组织送春联活动的陈晓勇介绍。

图片


“学校‘荆楚文艺轻骑兵’送春联送福字活动已坚持了20年,每年至少一场,都有社团的学生参与。我们不仅要求孩子们多到博物馆、展览馆去,还希望他们利用假期到名胜古迹走一走,去感受碑刻等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陈晓勇表示,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承传统书法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特色课程

图片


探索多维评价,建构书法课程体系



学校找到教育与书法的契合点,以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诉求,立足翰墨文化,系统规划,顶层设计建构课程支撑系统。

图片


一是立足翰墨文化,形成“1+X”特色课程。

“1”指必修的书法课程。“X”指自主选修课程。必修以软、硬笔书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笔墨为媒介,以体察和感悟为起点,以和谐树人为旨归,以培植学生雅正之心为诉求,从养成书法练习习惯,到养心修炼心性,建构了墨香物态文化,架构了课程体系。

“以字启智,以字养德,以字审美,以字健体,以字固本”五维目标设计书法固本课程,意在将书法课程上习得的“静心、修身”优良品质内化吸收,渗透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图片

二是立足课堂阵地,建立常态授课机制。

学校每周1节毛笔书法课,为国家课程,使用的是3-6年级湘教版《书法练习指导》。书研室提供每课时的书写微课,由书法专职教师和语文教师执教。每周三第一节课是硬笔书法课,为地方课程。

学校通过课堂观察、微格研讨、教学反思等方式,以“学—研—评—改”为研究流程,总结出了书法课程的四种基本课型即常识课、训练课、创作课、欣赏课。




在训练课与创作课中,学校探索了以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多维评价为特征的“看、摹、悟、练、赏”五步教学范式,培养学生脑、眼、手相应、准确控制运笔的能力以及认真刻苦、细致耐心的心理素质。



  即“观察”、“读帖”。看结体,观结构,找主笔,定重心,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摹  即临写和摹写,是教师示范后实践自悟的有效途径。

  即学生从教师示范、临摹中内化、理解书写和结字的规律,懂得创造美、欣赏美的方法,在悟到避让等规律时,引导学生互相谦让,才能和谐共处,渗透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练  即注意基本笔画与整字练习的交叉性、整字练习的层次性、日常练习的持久性。

  即在作品欣赏中评价,经历再观察、再提高的过程,引导学生对自己及他人作品笔画、字形、章法进行评议,要“言之有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不但能提高鉴赏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写字水平。

图片


为此,学校制定《书法校本课程管理制度》,明确书法课程课时。每天20分钟全校书法短课,在全校通过“每天一练、每周一评、每月一赛、每学期一展”等手段,练就学生过硬的书写技能。每学期一次的书法社团作品展示,也成为学校炫彩童年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色成果

图片


“书法”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中南”来



“书法”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中南”来。学校有选择地组织全校师生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大型书法比赛,在活动中磨砺师生,提升书法修养。

图片

在宜昌市“诗润荆楚 翰墨薪传”书法展评活动中,学校2000多名学生挥毫泼墨,现场书写,校园墨香氤氲,诗意飞扬。

图片

学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生,如徐冠铭,在去年的全国少儿书法大赛中现场书写比赛获特等奖,今年元旦,他还参加了湖北少儿百强现场比赛等活动;田利钧书法作品获得湖北省教育厅举办的“黄鹤美育节”书法一等奖,教育部三等奖等好成绩。


图片


近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级学科及科技文体竞赛活动中获奖800余人次,在各类书法竞赛中累计获奖达2000多人次,其中金奖作品达800余件次,超过90%的学生获得过全国书法大赛奖励。

图片

教师们精耕细作,扎根书法教学研究,两人在全国基础教育精品课中获得部级优课,省级一等奖。三人多次在湖北省陈晓勇名师工作室下乡送教活动中承担市级书法示范课。2023年,在伍家岗区书法现场拉练会中,陈晓勇指导全区书法教学,为老师们传经送宝。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全国书法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当代特色学校”“全国特色学校”,湖北省“书画教育实验学校”“书画教育明星学校”“写字教育先进单位”“绿色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特色感言

图片


以书法为媒,为孩子育雅修德



图片

伍家岗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袁丹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校是一个育雅的地方,处处弥漫着育人的文化因子,每个孩子都能无时无刻在这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守望孩子的精神家园,奠基习惯,植养德行,善于从中华文化根脉入手,以文化人,以儿童视域,以书法为媒,因活动汇聚美好人、事、物,让每个孩子在校园生活中遇见,种下美好,浸润生长,主动习得,闪闪发光。这应当是学校努力让学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责任编辑:秦发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