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浠水县的建置与变迁
湖北日报客户端浠水频道 2024-03-25 18:35:56


      浠水县的设置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①元嘉二十五年(448),至今(2024)已有1576年的历史。后随历代政权的更迭,县名及治所多有变迁。计有希水县、孝宁县、浠水县、兰溪县、蕲水县、浠水县至今。现分述如下。


希水县


      始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424~453)元嘉二十五(448)年時设置。隶豫州西阳郡。州治淮南寿阳,今安徽寿县,郡治今黄州。县治始于关口,今关口镇,后迁至希水河北岸凤栖山处,今县人民医院所在地。


孝宁县


      南朝刘宋元嘉三十年(453),宋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刘骏屯兵伍洲(今巴河伍洲),适太子刘劭杀父文帝篡位;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拥刘骏起兵讨灭刘劭。刘骏即帝位,号孝武,史称刘宋孝武帝(453~464)。454年,改晋在巴河口至伍洲一带的侨置軑(dai.音代)县为孝宁县;并将原希水县西部划归孝宁县。郡治县治未变。
      南齐(479~502)齐高帝肖道成(479~482)时,西阳郡入郢卅(今江陵)、郡治、县治未变。


浠水县


      南梁(502~557),梁武帝肖衍(502~549)普通元年(520),改希水之希为“浠”,县名浠水自此始。隶湘州永安郡,州治新化,原黄冈今新洲邾城,郡治浠水同年置。县治未变。


废孝宁入浠水


      北周明帝宇文毓于(557~558)时,废孝宁县入浠水县,县治未变。


隋代(581-618)


      隋文帝杨坚(581~604)废永安郡,浠水县隶蕲春郡。郡治圻州,今蕲春县圻州镇,县治未变。


兰溪县


      唐代(618~907),唐高祖李渊(618~626)武德四年(621)改浠水县为兰溪县,隶淮南道 (今安徽)、蕲州路(今蕲春)县治西潭坳,今兰溪镇河西。


蕲水县


      唐玄宗李隆基(713~756)天宝元年(742)改兰溪县为蕲水县,仍隶淮南道(今安徽),圻州路(蕲春)县治复还。
      五代十国(907~979)时、蕲水县曾相继短时属杨吴(今江西九江东)南唐后周所隶道州如唐,县治未变。


宋代(960-1279)


      蕲水县开始隶淮南路(今安徽)蕲州(今蕲春),县治未变。
      宋神宗赵顼(1068~1085)熙宁五年(1072)划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蕲水县隶淮南西路(今安徽)蕲州(今蕲春),县治未变。
      宋哲宗赵煦(1086~1100)元佑八年(1093)划出蕲水县北部石桥铺置罗田县,蕲水县上隶,县治未变。


元代(1271~1368)


      蕲水县隶河南行省(今河南)、江北道蕲州路(今蕲春), 县治未变。
      元文宗图帖睦耳(1329~1368)至正十一年(1351)8月,徐寿辉(今罗田人)于蕲州起兵;10月建都蕲水,国号天完、年号治平、国都清泉寺(今闻一多纪念馆处)。设莲台省总领百官,主持政务。
      元至正二十年(1360)部将陈友谅(今湖北仙桃人)杀害徐寿辉,改国号为汉。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灭汉,改蕲州路为蕲州府,府治蕲春,隶湖广行省,蕲水县为其所辖,县治未变。


明朝(1368~1644)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于洪武十一年(1378)改蕲水县隶黄卅府;县治未变。
      明毅宗朱由检(1628~1644)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蕲水县被清军占领,县治未变。


清代(1644~1911)


      清世祖福临(1644~1661)于顺治二年(1645)十二月,改蕲水县隶湖广行省.汉黄德道黄卅府、府治今黄州,县治未变。
      清世宗胤禛(1723~1735)于雍正十七年(1729)改汉黄德道为武汉黄德道,府治黄州,县治未变。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民国元年(1912)。省下设观察使,以督察各县行政,县治未变。
      中华民国三年(1914)。撤观察使,于省下设道领县。蕲水县隶湖北省江汉道,县治未变。
      民国十五年(1926)道撤销,蕲水县直属省,县治未变。
      民国二十一年(1932),省下设督察区;蕲水县隶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区治蕲州城(今蕲春)县治未变。民国二十二年(1933)六月,由本县藉人孔庚向省府提案改蕲水县为浠水县通过。区治、县治未变。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4月、省调整督察区,浠水县隶第二督察行政专员公署,署治蕲州(今蕲春)。县治未变。
      民二十六年(1937).第二行政专员公署迁往黄卅,辖浠水,县治未变。民国二十七年至民国三十二年(1938~1943)间,因抗日战争,浠水县政府 曾先后迁往鸡公山、袁家寨、河东夏氏祠、城北朱荷塆。
      民二十八年(1939),改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鄂东行署,代行省政府职权(因抗日战争省政府迁往鄂西恩施),鄂东行署由黄州迁往罗田三里畈、浠水县为其辖。  
      民国三十三年(1944)元月、浠水县政府迁回原址。民国三十四年(1945),鄂东行署撤销(因抗日战争胜利)。恢复行政督察区,区治黄卅辖浠水县。县治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共和国元年(1949)4月8日,浠水县城解放。浠水县人民民主政府迁至县城,县委会设于宪司中坳(今宪司坳)。10月,将县人民民主政府改为浠水县人民政府。浠水县隶湖北省黄冈专区,区治黄卅,县治未变。
      1968年,黄冈专区改为黄冈地区,区治黄州,县治未变。
      1995年12月23日,黄冈地区改为黄冈市,市治黄州,浠水县为其所辖,县治未变至今。



附: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程 帆主编。2011年5月第1版

.《中国通史》吕思勉著.2014年1月第1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2013年6月第二版

.《浠水县志》1992年、5月第,1版

.《陶氏宗谱》黄石·阳新、2018版

.《陶氏宗谱》新洲阳逻中份沙咀支谱2016年版。

注:①因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姓刘,史称刘宋。



来 源:秀美浠水公众号 作者:陶宏愿


责任编辑:徐晓林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