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愿中华红脐橙红遍中华——秭归县第二届中华红脐橙品鉴暨推介会亲历记
湖北日报客户端秭归频道 2024-03-20 17:48:58

品鉴会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羊角岩)2月28日,笔者从宜昌赶到秭归县郭家坝镇,见证了“橘颂杯”秭归县第二届红肉脐橙(也叫中华红脐橙 )品鉴活动。

品鉴活动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秭归县农业农村局主办,县柑橘协会、县果茶发展中心、郭家坝镇公共服务中心承办。

之前,从全县8个红肉脐橙产区乡镇征集到了52份样品。

现在这些样品,都被隐去了来源,重新进行了编号。编号上印有特别显眼的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新logo和红肉脐橙字样。“我们县操作这样的活动太多了,每年好几次,所以程序上是十分成熟的。”县果茶发展中心主任廖胜才介绍。

程序公正,十分重要。据县柑橘协会秘书长向长海介绍,他们主持的某次品鉴会结束后,一位三等奖得主问向长海,为什么某人能得一等奖?向长海指着样品盒说:“要不你去品尝一下人家的脐橙,看到底怎么样?”这位柑农悄悄走过去尝了一下样品,结果,二话没说悄悄离场了。

专家们品鉴之前,还有两组工作人员在忙碌。

第一组两名工作人员对所有样品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及酸含量的测定,计算出固酸比,同时还对橙皮的厚度、橙子体重等进行测定,填写表格。

从表上看,可固含量(糖度)大致在10.8-13.7之间,糖酸比在12.02-22.81之间。

笔者想起某地有一个脐橙品牌叫“17.5度”。向长海解释说:“17.5度就是指糖酸比,主要的一个宣传点,意思是他们销售的脐橙,糖酸比都要求达到17.5度。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中华红能达到这个标准。你看,最高的还能达到22.81。”

固酸比、果皮厚度这几个数据在最后评定时都是综合计分的重要依据。

第二组的四名工作人员负责做农残检测。如果农残检测不合格,送评样品则直接出局。

四名工作人员两人一组,分别来自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

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胡端娥介绍说,他们是采用胶体金原理检测。这种检测方式是定性检测,可检测到柑农用的是哪种农药,残留如何。当天检测的是阿维菌素,是绿色食品禁止使用的一种药。

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做的是定量检测,为酶抑制法检测,即检测到农残值是多少,是否超过限值。

两种检测,都是取2克果皮,用试剂浸泡在样杯中,然后取液体装进试管,用仪器现场测定。

两种检测方式,都能现场几分钟就打印出检测报告。

询问工作人员,现场52个样品都为阴性,即没有农残超标。

评委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蒋迎春领衔,省里五位,县里两位。

评委们对果径、重量、油胞、色泽、斑痕等进行了评选打分。油胞的粗细、多少体现光滑度,油胞越小越少越光滑,品质越好。色泽则以橙红色为最佳,可获高分。有明显斑痕的直接减分。

然后是切开品尝。橙肉一律都是红色,但是色泽上也有差异,评委也要对橙肉的色泽进行打分。

有两个样品,在品种上有问题。外观看,没啥明显区别,但其中一个样品,看橙肉不是橙红的,而是淡黄色的,评委们说是伦晚脐橙。另一个样品,果肉稍淡,里面有一些血丝状,评委们说它是血橙。这两个直接被淘汰。

评完之后,工作人员将各种记录的分数进行汇总,然后进行排序。

蒋迎春点评了这次活动:“中华红的成分中,类胡萝卜素对人体的保健作用非常好。这次品鉴,我看到秭归中华红的显色度非常好,表现出了其品种固有的特性。口感上,甜酸适中,风味很浓。大家知道,要有一定的酸度,红色素才能表现得出来。秭归中华红很有潜力,一定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品种出来。”


推介会

两天后,即3月1日,郭家坝镇政府、秭归县农业农村局、秭归县柑橘协会、郭家坝镇公共服务中心、邓家坡村委会联合举办了“多彩郭家坝 橙待四方客——2024年秭归中华红橙品鉴推介活动”。

举办的地点是在邓家坡村,童庄河大桥桥头。

“切开果实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表达了她赤诚的中国心。红色的果肉富含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强视力、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因此红肉脐橙是一类具有保健功能的柑橘果品。有人说,九月红是青春少女,伦晚是皇宫贵妃,红肉是红粉佳人,这是对红肉脐橙最美的赞赏。前天参加品鉴的红肉脐橙,虽然今年饱受三次低温雨雪冰冻的考验,依然以隽美的姿态、丰富的汁水、浓郁的滋味、纯正的品质展现在评委眼前……”秭归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光国在现场介绍说。

现场举行了红肉脐橙品鉴颁奖仪式。

获得一等奖的有2个,他们是归州镇彭家坡村3组胡学文、郭家坝镇擂鼓台村3组王良秀。

获得二等奖的有4个,他们是归州镇彭家坡村3组胡宁、郭家坝镇邓家坡村1组邓梅昌、秭归县水田坝乡王家桥柑橘专业合作社、秭归县同胜柑橘种植家庭农场。

获得三等奖的有秭归县橙上鲜农业公司李玉会等十余个。

现场用七个关键词推荐了秭归脐橙:

千年传“橙”——人文悠久;

绿树“橙”荫——绿水青山;

自然天“橙”——四季鲜橙;

精彩纷“橙”——全链融合;

众志成“橙”——聚势赋能;

“橙”就梦想——金山银山;

“橙”风破浪——打造两个世界级。

现场的无人机操作展示,呈现了秭归各地方兴未艾的“小火车”、无人机、4.0版光电分选机等现代农业机械给脐橙产业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

据华中农业大学高级农艺师谢宗周介绍,红肉脐橙是由黄橙天然变异的,富含番茄红素,抗氧化作用明显。中华红是通过948项目引进的,芽变发生在秘鲁,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其引进到秭归已有20多年了。其品种表现较好,成熟期介于纽荷尔与伦晚之间,春节前后成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目前市场占有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适合中华红种植的区域有限,其栽培技术相对复杂,果农的种植成本较高。

秭归柑橘协会秘书长向长海介绍说,红肉脐橙在秭归,是分几次引进的。最早是于1990年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的苗木,来源是1983年委内瑞拉发现的华脐芽变,放在两河口镇特产站试验园里,果实圆球形,有红梗和白梗两种。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948项目又引进了红肉,来源是秘鲁,果实近圆形,也是红梗。所以秭归红肉有两种,一种白梗,一种红梗,他们的原名字都叫卡拉卡拉。

向长海说,邓秀新院士最早在本世纪初曾大力推介过红肉脐橙,但是效果不是特别好,可能是当时栽培技术没过关,有点酸味吧。不同的市场,对红肉脐橙的接受程度有异。郭家坝镇企业家崔永兰说,往年北京市场上红肉脐橙好卖,她每年在北京市场上销量较大,今年兰州市场卖得很火。

郭家坝镇镇长周堃介绍,红肉脐橙全县约为2.5万亩,郭家坝镇约为1万亩,其中邓家坡村约为2500亩,旧州河流域的楚王井村、擂鼓台村有大片大片的基地。

红肉脐橙推介会在邓家坡村举行,适得其所。


金奖获得者的种植技术

2024年秭归中华红橙品鉴推介活动结束后,笔者前往红肉脐橙品鉴一等奖得主——归州镇彭家坡村3组胡学文家里,向他了解了其种植技术。

胡学文的红肉,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好吃。他说,最重要的还是多施有机肥。

胡学文前几年一直施用的是商品有机肥,去年施的是枯饼(菜饼),每株施8斤左右,只上一次,春季一次上足。施肥要掏20公分左右的深沟,四围都要施肥。

然后要根据树况,观察是否缺乏铁、硼、镁等微量元素。缺什么,就施什么微量元素肥加以补充。

要进行疏花疏果,施保花保果肥。一般以撒式施宜施壮。

脐橙树需要土壤疏松,所以胡学文闲下来时就爱给树松土。

他用的农药都是低残留的和生物农药。

冬季对脐橙园进行清园消毒非常重要,一般12月份进行,还打阿米秒收。

遇到干旱,要进行抗旱。如果不抗旱,橙子就会停止生长。

告别了胡学文,我们又来到邻村的水田坝乡龙口村董先同家,他去年获得了秭归县首届中华红品鉴大赛一等奖。

问起种植经验,他也是说离不得有机肥。他也是施的枯饼(菜饼),一棵树需6-8斤。枯饼要在发酵池发酵,掺菌肥,然后用管子输送到田间,否则会烧根。也是要挖沟施肥。不过董先同跟胡学文的做法不同,他每年施两次,一次是5月,一次是8月。董先同说,饼肥的营养成分多,含钾量也较高,而中华红脐橙对钾元素的消耗量比较大。

董先同说,脐橙树靠阳光,所以要搞好修剪,通风透光。

再就是要搞好病虫防治,用生物农药,搞物理防虫。

冬季清园消毒至关重要,修剪、刷白(喷石硫合剂)后,次年病虫害危害的基数就少了,病虫害防治的次数也就少多了。这是最简单的防虫治病办法,而且硫和钙都是橙树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责任编辑:刘小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