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吕博林、通讯员郭斯、陈鹏、肖杰)3月14日,在黄冈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奋战开门红·县市长话经济”新闻发布会上,麻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裴永波介绍,近年来,该市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把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为“头版头条”。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6.7亿元,居黄冈前列。新建高标准农田8.5万亩,粮食产量达7.3亿斤,菊花、蔬菜、油茶等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两品一标”数量达43个,居黄冈首位。
“麻城福白菊品牌价值达48.86亿元,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建成大别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进中农鲟鱼、山东寿光农发集团、江苏绿港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举办东坡庙会·首届王叔和中医药文化节暨菊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入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单位,创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和省级森林城市,省级脱贫成效后评估工作连续八年获得省级优秀等次。被授予“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市”“第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荣誉称号,被省政府大督查表彰为林长制激励单位。”裴永波表示,今年,麻城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黄冈实践”的重要抓手,实施招商引资、企业培育、改革赋能三大行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强县富民。
实施招商引资行动。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围绕蔬菜、菊花、油茶、畜禽、粮油等重点产业,按照“四个一”(一个主导产业、一幅招商地图、一名牵头领导、一支招商队伍)推进机制,组建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酒类制作、饲料加工等产业链招商专班,明确招商引资主攻方向和招引路径。围绕龙头企业抓招商。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等行业龙头和产业领军企业,特别是与该市主导产业有上下游关系的企业,引进1-2家大型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落户麻城。目前,正在与仁和药业、江苏绿港、省农发集团等头部企业洽谈。围绕专业园区抓招商。完善大别山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热电气循环经济产业园,把园区打造成招商引资的主阵地、项目建设的主战场、转型发展的主引擎。加快“七通一平”、标准厂房等硬件建设,实现园区提档升级,吸引企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聚集度,确保“五一”前完成农产品加工招商引资落地资金31亿元。
实施企业培育行动。培育供应链龙头企业。坚持对内整合、对外开放,大力引进顺丰、怡亚通等供应链链主企业,发展壮大麻乡约供应链、举润农投等四家乡村振兴平台公司,用好“i黄冈”强县富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促三产推二产带一产,促进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培育深加工龙头企业。坚持引进头部企业与培育现有企业“两手抓、两手硬”,重点支持高峰科技、凤凰白云山等企业扩规提能、提质增效,争创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种养殖龙头企业。按照“六有”(有合法登记注册、有适度经营规模、有规范财务管理、有先进生产技术、有稳定主导产业、有良好经营效益)标准,通过资金奖补、项目倾斜、政策扶持等方式,支持兆至农业、鸿宇农业等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争创1-2家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发挥联农带农效应。
实施改革赋能行动。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小田并大田、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林权制度改革等农业农村改革,破解发展瓶颈,整合农村资源要素,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组织化水平。持续强化要素保障。修订出台《麻城市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积极探索“政银企保村”联农带农机制,持续推进农村资源要素融资和点状供地改革,全面激活农村资源交易市场,打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通道。深入开展“千人进千企”,定期走访企业“送政策、送需求、送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持续推进“三品一标”建设。聚焦麻城福白菊、麻城蔬菜、麻城油茶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国家、省级良种繁育基地。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完善产品品质评价体系。深度整合特色产业品牌,按照“五统一”(统一商标和logo、统一宣传语、统一策划、统一口径、统一宣传)的要求,全力争创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耕农品、湖北精品等品牌,全面提升特色品牌知名度。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