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石教星、周奥、潘珊珊)每逢春节,印米粑是整个村子里最浓厚的氛围,浓浓的人情味和年俗混在一起,新出笼的热乎乎的印子粑更是儿时难忘的美味。在阳新人的记忆里,印子粑是儿时难忘的美味,在阳新县王英镇王文村,还保留有传统印米粑的方式。
恰逢王文村首届乡村文化节,村民们与游客共同制作了这道阳新特色美食。
印子粑的制作过程包括选米、淘米、浸泡、沥水、磨粉、筛粉、揉粉、印粑、上笼、起锅等十多道工序,而想要口感筋道好吃,每道工序都要恰到好处。
美食需要时间的沉淀,将大米和糯米按10:3的比例浸泡12小时左右,随后再晾干3小时,再磨粉筛粉,得到细腻的米粉。接着用大锅烧开水,将米粉放一部分进去调成粉芡,在揉面盆内加入适量干米粉与粉芡一起调和,揉成一个个光滑的面团。
准备工序完成后,就到了关键步骤,也是制作印子粑的重头戏。必备的工具是一件木制的模具,也叫粑印。粑印里雕有花、鱼、蝴蝶等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村民们与游客围在桌前,一起动手。揪下米团摁进模具,待米团压实,模具无空隙时,翻过模具用力敲一下,成型的印子粑便从模具里掉出来。制作出来的米粑印着不同花纹,寄托着阳新人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希望。
待所有米粑印好后,将装满印子粑的蒸笼放入锅里。劈柴生火、打水,袅袅的炊烟升起来,一锅又一锅热气腾腾、晶莹软糯的印子粑出锅,米香四溢。
闻见香味,游客们顾不上使用筷子,纷纷用手拿起印子粑品尝。一位来自鄂州的游客赞叹道:“入口黏而不腻、香而柔软!”现场欢声笑语,年味十足。
在阳新人的眼里,印子粑早已不是普通的美食,那是象征幸福与美好,寓意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寄托着家和团圆、如意吉祥的希望。而阳新的年味绝不是一个个印子粑就能说得清的,那是千山万水挡不住的乡情,是世世代代对时节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