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初冬时节,天气寒冷。早上的云梦县下辛店镇白水湖村卫生室忙碌起来,村里的老年人得感冒这样的“小病”多了起来,只见73岁的乡村医生陈年祥正忙着给两位村民拿药。
普通的感冒等小病症,村民拿药一般也就十几块钱,有时还用药袋分装一些药品。陈年祥说:“这个是口服药小药袋,乡亲们不能都成盒、成瓶的买,有些就拆着零卖,这样能让他们少花钱。”
陈年祥说,村医的主要责任就是“小病不出村,大病要认识,急症帮转院”。听起来简单的几句话,却是陈年祥的大半辈子。
2019年8月与2023年2月,陈年祥分别被授予“荆楚楷模”称号和“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白水湖村卫生室也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示范卫生室”“湖北省中医药示范村卫生室”称号。从医57年来,陈年祥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他用担当与敬业,诠释着医者为民、医者仁心的职业真谛。
由此,也暴露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73岁的陈年祥早在13年前就应该退休了。
一直以来,村医都面临着普遍的困境:超龄服务、收入低、人力不足、行医不便、业务水平偏低等问题,成为制约基层公共卫生健康发展的瓶颈。与此同时,“新一代守护神”的补充推进也面临着新村医如何才能留得住的难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云梦县开始探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的计划。在该计划中,云梦县通过补学费、提待遇、给编制,留住大学生村医,留住乡村健康的守护神。
近年来,云梦县将“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作为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的惠民强基工程来抓,实行订单培养,强化激励关爱。在2022年2月省卫健委组织的交流视频会议上,云梦县人民政府对大学生乡村医生管理与激励情况做了汇报,表示要完善措施、扎实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项目。健全“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形成“培养、使用与保障”的政策闭环,围绕“招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用得活”,开辟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新路径,拓展乡村医生职业新前景。
发动宣传,引高中毕业生“认门”。每年上半年,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及时收集当年毕业高中生信息,开展针对性宣传,印制“万名大学生乡村医生配备”宣传折页,发放到辖区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手中;会同教育部门,向学生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培育服务家乡、服务基层价值观,让政策深入人心。
学习交流,带大学生村医“入门”。统筹安排所有新上岗大学生村医在乡镇卫生院参加半年集中岗前培训,学习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知识。乡镇卫生院安排专人负责大学生村医管理,及时了解思想动态,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带教老师负责传授与村民打交道的技巧,使他们尽快熟悉农村、融入村民,为到村卫生室执业打基础。
搭建平台,助大学生村医“上岗”。创新开展“牵手结对•薪火传承”活动,通过老村医“传帮带”,加强对大学生村医的思想引导、业务指导和生活关心。安排大学生村医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增加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经验。发挥媒体舆论引领功能,宣传优秀事迹,增强大学生村医荣誉感。
加强管理,使大学生村医“爱岗”。推行乡镇卫生院1名副院长和1名医生联系1名大学生村医的“2+1”帮带模式,解决大学生村医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由村卫生室负责人督促指导大学生村医到岗考勤,要求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思想体会每日一记,形成工作日志,促进大学生村医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思考与总结。
激励考核,促大学生村医“成才”。2021年,县编委将首批毕业的23名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采取“县招乡管村用”方式签订协议,规定三年内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降低绩效工资标准。同时,建立了大学生村医人才信息库,将取得执业资格、业务能力强、工作突出、年度考核优秀的纳入信息库管理,作为乡镇卫生院后备干部重点培养。
提高待遇,保大学生村医“无忧”。云梦县卫健局会同县编办、县人社局,为大学生村医专门预留100个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县财政给予每名培养对象每年1万元学费及生活费补助,为新招聘的大学生村医落实“五险一金”。增拨专项补助经费,为到龄离岗乡村医生年平均增加补助1800元,每月生活补助最高标准达到每人510元,解除大学生村医“后顾之忧”。
据悉,全县174个村卫生室均实现了标准化建设,2023年新建城关镇肖李社区、倒店乡界牌村、曾店镇大方村、义堂镇黄土坡村4个村卫生室,改扩建城关镇曲阳社区、隔蒲潭镇雷公村、隔蒲潭镇马堤村3个村卫生室。目前,通过定向委托培养大学生村医126人,分配2018级至2020级定向培养大学生村医68人,在岗68人,在部队服役2人,尚在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的大学生村医56人,在职学历提升村医42人,乡镇卫生院派驻巡诊64人,云梦县已基本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鲁莹)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