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2月20日,红安县医共体总医院以及16个总医院院区(成员单位)正式挂牌成立。
医共体总医院,是按照国家卫健委等六部委《关于开展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及省市关于医共体建设工作要求,为推进红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而进行的一次体系改革。
医共体总医院(以下简称“县总医院”)将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其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实行一体化管理,统筹县域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资源和业务发展,在运行机制上,逐步推动人员、业务、财务、保障、资产、绩效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进一步严格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管理,明确划分医疗事业、健康产业的资产属性,建立起以县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覆盖,推动红安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红安医共体总医院成立后,将在这几个方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01提升总医院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创建省级重点专科。
1、红安县人民医院
县人民医院以满足重大疾病临床需求为导向,重点承担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患者医疗救治服务,加快培植自身的优势病种和战略病种,不断提升重大疾病急救和诊疗能力,建成服务全县、辐射周边的市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
2、红安县中医医院
县中医医院抢抓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立足打造县域中医药服务中心,建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药康复康养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创建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鼓励总医院将部分特色专科向医共体成员单位转移,打造总医院专科分院,逐步形成院中院的总体格局。
3、红安县妇幼保健院
县妇幼保健院立足打造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中心,加快“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步伐,充分发挥高新区产业园医院(含觅儿寺镇中心卫生院)、苏区医院县域医疗副中心功能作用,根据各乡镇卫生院的服务人口、区位和基础条件等实际情况,实行综合型、医防型乡镇卫生院两类管理;总医院重点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特色专科,着力打造中心卫生院建设一批服务能力达到县级医院水平的特色专科;鼓励一般乡镇卫生院开展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特色服务,结合常住人口和乡村医生资源建设一批有一定服务能力的中心卫生室,允许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拓展符合其功能定位的医疗服务,提升县域内就诊率、基层首诊率。
02健全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 提升传染病应对和医疗应急能力。健全医共体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实现与省、市传染病监测与应急指挥体系联通联动,加大传染病医疗资源和物资储备,加强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建设,完善传染病和各类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预案,落实重大公共卫生任务,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水平。
03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 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体系。优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预防保健服务。健全“防、筛、管、治、研”的疾病防治体系和网络。
04强化治未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 加强老年病科与康复科建议,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指导基层开展 6种以上中医药服务和 10 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全覆盖,基本达到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全覆盖目标。
05强化医务人员服务意识 改善就诊环境,优化设施布局,加快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建立患者综合服务中心(窗口),优化志愿服务,形成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预约诊疗、门诊与住院等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06开展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 以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为技术支撑,与全科医生、公卫医师、乡村医生等组成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防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和无缝式转诊对接。丰富签约服务内容,实行县、乡(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师组团网格化签约服务,实现医社联动、医防融合,普遍签约和重点签约同步,基础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并行,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互补。
07突破性发展健康产业 结合中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出“中医药+文化+康养+种植”,打造中医药文化基地,发展以野菊花种植为龙头的中药材种植产业,推动全县中医药多元化、产业化运营。整合县域现有体检、肿瘤诊疗、精神康复等资源,着力建设规模化、产业化的治疗中心、疗养康养中心。将医疗机构非医疗业务板块进行梳理剥离,将由医院承担的健康管理、消毒供应、后勤物业、平台开发、资产管理、人力资源、培训会务等作为产业进行建设,做强做大,集约利用。推进健康服务、中医药服务进乡镇、社区、小区、村组,在“旅游+康养”、“健康+康养”上发力,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服务。
08全力建设全县统筹的数字化医共体服务体系 构建上下联通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和远程诊断平台,覆盖率达100%。整合现有各类健康信息数据,打破信息壁垒,统筹融合建设基于县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共体信息平台,包括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四个数据库,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信息连续记录、动态更新、在线查询,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推动医共体内电子处方自由流转,床位、号源统筹使用,医疗服务监管等信息共享,逐步实现远程会诊、预约转诊、复诊无障碍,群众就医体验更加便捷。
(来源:最红安公众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