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仙桃市着力打造“青年化”宣讲队伍,创新青年宣讲方式方法,深入基层一线、以“活”的形式、“鲜”的语言、“实”的内容,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化”阐释,用“青言青语”让基层宣讲“动起来”“燃起来”。
通过培育宣讲队伍、丰富宣讲载体、创新宣讲机制,让仙桃市青年宣讲团成员用“青言青语”向团员青年谈理论、讲故事、聊感悟,引发青年共鸣,让新思想入脑入心。
培育宣讲队伍,明确“谁来讲”
宣讲团成员招募坚持政治立场坚定、理论素养扎实、宣讲能力过硬、个人事迹突出的选拔标准。今年10月,制定印发《关于深化“青年宣讲团”建设的实施方案》,依托“两红两优”“五四青年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评选表彰活动,挖掘出36名各领域优秀青年典型加入宣讲团。
青年讲师根据所在领域和专业素质划分为思政组、普法组等组别。通过各级团组织“青年大讲堂”“青年学习会”等活动载体,青年讲师围绕各组选题和青年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活动。截至目前,“青年宣讲团”已开展各类宣讲、探讨活动近40场次,青年受众1200余人。
团仙桃市委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观摩培训、示范宣讲、研讨交流等途径,定期对青年宣讲团成员进行理论指导和专题辅导,不断提高青年讲师的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此外,团仙桃市委还从队伍管理、集体备课、宣讲组织、效果评估等方面加强考核评比,每期宣讲活动结束后与活动承办方开展总结交流,并实行宣讲团成员横向互评模式。
丰富宣讲载体,紧扣“怎么讲”
今年以来,仙桃市通过组织“大讨论”、讲好“青语言”、用好“活教材”等举措,引导团员青年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打破以往讲座“台上台下”的局限,把理论宣讲微课堂搬到小型活动室,20余名青年与宣讲团成员围坐在一起,以聊天的方式学理论、谈收获、谈体会。截至目前,该市开展“奋斗精神大讨论”活动10余场,引导青年厘清迷茫困惑,树立奋发向上的价值理念。
宣讲采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青言青语”和小道理、小故事,推动宣讲内容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用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讲述各行各业的奋斗故事,以亲身经历感化青年。
创新宣讲机制,确保“讲得好”
团仙桃市委通过委托基层团组织轮流承办“青年大讲堂”“青年学习会”等活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阶段青年,开展分众化、有针对性的宣讲;同时借助市融媒体平台及“青春仙桃”团属新媒体矩阵,对青年宣讲团的宣讲课程、工作情况、典型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着力培养一批“优秀讲师”“优秀团队”,录制精品课程,在该市推广宣传。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团仙桃市委注重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组织人员旁听打分、学员情况反馈等方面掌握宣讲效果,侧重在宣讲场次、宣讲效果、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讲师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青年讲师,在荣誉奖励、评奖评优、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按照20%比例授予市级优秀青年讲师荣誉称号,并向其所在单位反馈工作成效。
与此同时,仙桃市还丰富“多元化”宣讲内容,回应社会热点和青年所急所盼,按照受众年龄层次、接受能力、学习和工作实际精准选题备课,推出《党的中青年干部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党的二十大报告解读》等原创课件20余节。
依托市胡幼松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团员学生实地开展国情教育、成就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次;探索运用线上“青春仙桃”团属新媒体矩阵等平台开展各类微课堂和云分享活动10余次,浏览量近万人,宣讲活动在该市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张泽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