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长江岸线宜昌猇亭段,常年活跃着“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的身影。他们是党员干部、社区居民、企业职工、全职宝妈等组成的志愿群体。虽然他们身份不同,却有着相同的使命——沿22公里长江岸线,常态化开展巡江、清漂、净滩等志愿服务。
2018年6月,“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诞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4万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自发加入这支队伍,守护母亲河的安澜美丽。
01
溯源:长江边上的“党员哨兵”
织布街位于猇亭区古老背社区西临江一线,因明清时“家家纺线、户户织布”而闻名。向长春是织布街党支部书记,同时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长江哨兵”。
向长春始终记得1996年刚当上支部书记时的情景:彼时的江岸,生活垃圾堆积,污水随意倾倒,一到夏天蚊蝇乱飞,“环境完全没得看相”。
自那时起,社区6个党支部38名党员开始以支部活动的形式清洁岸线,改善人居环境。“每星期捡两次垃圾,每次要用载重2吨的车运五六趟。”向长春说。2015年,再次当选织布街党支部书记后,向长春和6名党员组成“哨兵小分队”,每周一集中沿江捡拾垃圾,并监督劝导群众不乱扔垃圾,成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有生力量。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首站来到宜昌猇亭,为长江大保护立下“规矩”,指出要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位于长江岸边的红溪港港埠有限公司,最先将这份嘱托化为行动。“就把党支部建在岸边,既要抓好生产经营,更要抓好沿岸环境保护。”一时间成为公司上下的共识。
时任公司党支部书记丁万明提出:“我们身为党员,又世代生活在长江边上,为什么不组织起来保护母亲河呢?”很快,他便同公司5名退休老党员组建起“长江哨兵”,在红联码头到猇亭河道堤防管理段4.5公里的岸线上,义务承担起宣传监督、巡逻巡查、绿化养护、环境治理等工作。
从一个人到几个人,社区、企业共同发力,志愿队伍不断壮大,长江保护初见成效。“垃圾清运从一天几车到一周一车,环境肉眼可见地变好了!”向长春说。
02
发展:乘上“红联号”再出发
在江滩捡拾垃圾的过程中,丁万明发现,红联码头附近的洄水湾常常有垃圾漂浮。他想,如果有船可以到江心清漂效果岂不是更好?
红溪港港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发文了解到他的这一想法后,慷慨斥资20多万元改造出“红联号”——一条集巡逻、清漂两用船,并配备船长和水手组成专业清漂队。
“志愿服务不能只靠党员,要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丁万明先后找到周爱华、彭璐、杨浩等猇亭区公益活动发起人,联合组织起“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
2018年10月,这只船身印有“守护长江 我当哨兵”标语的小船从红联港出发,10名志愿者手拿网兜,在20公里的江段往返清漂,完成了“长江哨兵”升级后的首航。
近5年来,“红联号”坚持每月两次巡江。眼看着江面的垃圾从俯拾即是到踪影难觅,长江哨兵公益项目发起人之一的程文婷十分欣慰:“以前江面上很多白漂,现在已经捞不到什么垃圾了,还经常能看到一排排鸟飞过。”
是“立规”之地,更是前沿阵地。2018年以来,猇亭区紧紧围绕长江大保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力促20余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曾经的化工园区蝶变为生态长廊。
84岁的欧阳道智在织布街住了近40年,见证了猇亭沿江岸线的变迁。退休前,他在吉宜炭素厂工作,1996年企业倒闭,原厂区先后建起黄磷厂、煤场。他回忆说,那时厂区附近不仅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江里还能看到死鱼。
2018年以后,随着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岸线腾退修复,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的公园。“长江哨兵”等志愿服务队,日复一日共同呵护“只此青绿”。“现在空气好了,水也好了,坐在家里就能看到江景,太舒服哒!”欧阳道智说。
03
带动:一条线织成一张网
随着长江大保护行动的持续深入,“长江哨兵”志愿服务形式从拾捡垃圾、清洁长江,逐步向文化宣传、理念宣讲过渡。
“锣鼓一敲风雷响,‘长江哨兵’齐上岗,为了长江明镜样——同启航!”日前,“剧说长江”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猇亭区虎牙街道鸡山社区,通过三句半、渔鼓表演等节目,为3个社区的300余位居民群众献上一场长江大保护的“文艺大餐”。
“剧说长江”,是猇亭区“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的品牌项目之一。“今年以来,我们围绕长江大保护,打造了‘声动长江’‘绿行长江’‘智汇长江’‘法护长江’‘剧说长江’5个志愿服务子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助力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长江哨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负责人李萍说。
近年来,“长江哨兵”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探索出一条“党政领导、社会主导、群众参与、项目化实施”的发展新路。
依托猇亭区街道、村(社区)党组织阵地,成立1支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10支志愿服务分队、67支志愿服务小队,所有活动由“长江哨兵”志愿服务中心统筹指导。
志愿服务的深化拓展换来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绿水青山为自然添彩,更为城市赋能。如今沿江行走在织布街上,废旧码头不见了,违建拆除了,岸线复绿了,陆续有民宿、餐饮、文创入驻,老街巷渐渐有了网红范儿,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多年轻人从外地返乡创业,刘兴波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3月,曾在杭州做设计师的刘兴波利用1年时间,将位于织布街的外公留下的祖宅重新设计改造,前后花费100多万元,打造成如今极简禅意风格的时光码头民宿酒店。
开业1年多来,民宿营业情况持续升温。今年“五一“长假期间,餐饮包房每天爆满。刘兴波说,面朝大江大河,坐拥绿水青山,相信会吸引更多人留下来、住下来。
“长江哨兵”勇立潮头,护一江碧水永续东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谱写出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来源:中国志愿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