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武穴:多措并举 缔造“稻路”好“丰景”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2-11 17:32:57

近年来,武穴市围绕本地农业区位优势和特色,抢抓现代农业发展机遇,以“调战略、强基础、定目标、上措施、补短板“为主线,筑牢粮食“基本盘”,夯实发展“硬支撑”。武穴市是湖北省黄冈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地扼吴头楚尾,素有“三省七县通衢”“鄂东门户”和“入楚第一港”之称。境内湖泊密布,残山孤丘夹杂其间,土质肥力较高、灌溉便利,发展优质稻产业条件优越。耕地面积50万余亩,总人口83万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武穴就以水田三熟制闻名全国,是湖北省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大县,是湖北省首批认定的“吨粮田”县市之一。

近年来,通过国家优质稻板块基地建设和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的实施,优质稻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优质稻基地建设水平逐年提高,品质逐年提升,伟博粮油、炎美米业等加工龙头企业生产的优质稻米畅销广东、福建等地。同时借势“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水稻科技小院”三张“国字号”名片,湖北省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及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等大平台,积累并创造了许多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的新型配套集成技术,为支撑优质稻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技术基础。通过政府推动,公司主动,主体引动,农户互动原则。围绕优质稻米推行“五良”配套机制,谋划布局定良制、注重示范选良种、扶持产业推良技、扩大规模选良机、推动产业定良策。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种植主体和优质稻加工企业,提高优质稻种植效益比,刺激优质稻产业的快速发展。以谋划武穴市农业稳定、绿色、友好、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推进新制度、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策略、新模式的专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锚定目标定位,在新的赶考路上筑实现代农业发展“大文章 ”。

全力以赴定“良制”靶点发力。为全面促进优质稻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业项目资金绩效,加快推进该市“强县工程”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统筹农业资金资金总额1042万。谋定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新制度,推进优质稻订单种植、协议收购。在梅川、花桥、余川、石佛寺、大金、四望、大法寺等镇建立万亩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优质稻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2万亩,其中花桥1.66万亩、余川1.42万亩、大金1.06万亩、大法寺1.02万亩,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现全市优质稻标准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20万亩以上。着力推进武穴市稻米品质的提升,打造“一尖香”“禄寿康”“太泊湖”等区域特色稻米品牌,逐步形成“武穴因优质稻米而名,优质稻米因武穴而香”的大格局。

凝心聚力选良种写好“种业蕊”。种优则粮安,粮安则天下安。近年来武穴市注重写好种业“芯片”文章。联合华中农大、省农科院、大北农、隆平高科、武大天源、广西兆和等院校及知名种业公司、集团开展新品种选育、展示、示范20余项,每年联合攻关农作物新品种1000多个。深入实施优质稻“种粮工程”示范,在花桥、余川、石佛寺、大金、四望、大法寺等镇开展6个优质稻品种多点对比展示,每个品种展示面积3-5亩;在石佛寺镇安排全市稻米加工企业自主开展优质稻订单生产的品种展示,展示品种10个,为品种定向种植提供依据。根据黄冈市优质稻品牌提升暨“种粮工程”实施意见,结合全市水稻大面积种植情况,选定今年优质稻米产业链建设主推品种为隆稻3号、华夏香丝、果两优桂花丝苗、珠两优5298、又香优龙丝苗。从源头上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新品种自主选育与创新,2023年武穴市种植优质稻面积达55万亩,综合产值达10亿元。

扶持产业推良技夯实基本盘。开展优质稻新技术集成组装、瓶颈技术攻关及高产竞赛等课题研究,安排优质稻品种比较、肥料、病虫草害防治、机收减损强化科技创新,用发展思维谋划和引领武穴农业关键技术的突破。通过技术集成与组装,水田形成了绿肥油菜配中稻再生和绿肥油菜配双季稻等“三季”少免耕栽培模式,采取免耕栽培、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节制管水等农田保护性耕作措施,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的油稻轮作技术体系,提出了“优良品种机播栽,增密压草苗早发,秸秆还田肥减施,绿色防控药控量,适度灌溉水节管,低碳丰产促增收”的稻作保优栽培策略。通过集成技术推广应用,优质稻种植亩节本增效200元,有效夯实了优质稻健康稳定发展。

扩大规模选良机推行机械化规模生产。结合优质稻生产耕、种、管、防、收等生产繁重生产环节,推行轻简种植模式。为实现机整、机播、机防、机收全程机械化作业,调研座谈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59家,全市划分梅川、余川(含余川、花桥、万丈湖)、四望(含四望、大金、石佛寺)、大法寺(含大法寺、田镇、武穴、刊江、龙坪)4大区域,分别组建了联众、广创、合众、钰鑫4大农机合作联社,实行“全市统筹、区域调度”,全力做好优质稻生产机械化生产,完成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3000亩、无人机飞防37.5万亩次、机插服务1万亩,新扩建水稻烘干能力240吨、仓储烘干6万亩、北斗应用100台、农作物机插机播6.9万亩。

推动产业定良策助力优质稻产业强链延链。为全面推进优质稻产业繁育推试、新模式耕种管防、农产品收运储销、产业链融延固强发展,着力构建以“基地+种子经销商+农户+企业”繁产加销一体化现代农业经营策略。遴选确定了湖北伟博粮油、湖北金磊粮油、湖北炎美米业、武穴正欣米厂、武穴胜斌米厂等5家规上稻米加工企业为项目实施主体,为武穴市优质稻产业优势大互补、格局大融合、产业大发展、乡村大振兴注入了新的元素。推动稻米加工企业开展优质稻订单生产,优质稻订单面积39733.85亩,保证了优质稻原粮收购与供应,调动农户开展订单品种连片规模化种植,提高稻谷同质化水平,为优质稻收购和品牌的打造奠定了基础,推进优质稻深加工提质增效,促进优质稻产业转型升级,既惠农又富企,破解了“收不好粮、卖不好米”的难题,在产供销全产业链中走出一条“武穴”新模式。

下一步武穴市将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大北农、隆平高科等院校、集团资源优势,科技赋能优质稻生产,扎实开展品种选育、高效种植、精深加工、品牌创建等“卡脖子”难题的科技攻关,高质量推进优质粮油产业链建设,引导推动优质稻产业向组织化、规模化发展,多措并举持续推行“五良”配套机制。组建产业联盟,申报武穴市优质稻米区域公共品牌,以供应链的思维重构产业链、价值链,共同缔造“稻”路好“丰”景,最终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愿景,以“强县工程”和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趟出一条武穴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耿文辉 周继永)

责任编辑:简雅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