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以“养以正,学之思,德而慧”为办学理念,坚持“养正立本,德慧双修”的校训,立足于 “联”,在“联建、联教、联学、联管、联评”上下狠功夫,让教联体内学校形成一体化联合发展的共同体,较好地破解了“城镇挤、乡村空”的教育难题,“联”出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亮色,为教联体改革闯出了一条携手“教育共富”的新路。
加大双向交流力度,破解城镇挤乡村空难题
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是蕲春县在推进融合性教联体改革中,为改善偏远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促进蕲春教育事业均衡发展,由优势学校——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牵头,将县城——漕河镇城郊和偏远的向桥乡内公办小学融合成一个法人单位而组成的一个教育联合体。
“用同步双向的广泛交流,带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效果显著。”学校党委书记骆效全告诉记者:为实现城带乡,强带弱,共同均衡发展,有效化解城乡教育差异,破解“城镇挤、乡村空”的教育难题,五实小教联体结合成员学校紧缺学科及薄弱学科需求,对教联体内教育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在把核心校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一大批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到农村校区挂职锻炼,带动薄弱学校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发展的同时,让农村校区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交流轮岗到核心校锻炼、提升,达到一定水准后,引领一个学科的发展。
不仅如此,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还针对城郊的芝麻山、清水河、长林岗等薄弱学校,由于师资力量缺乏,音体美无法开课的实际,组织城区的京九校区专业教师,每周送教一次,从而带动薄弱学校同步发展,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文化共生、考核共体,让这些城郊的乡村小学重焕生机。
高标准建好年级组,让城乡教育焕发新活力
“教联体一校多区,必须通过联建、联教、联学、联评、联管来融合发展,方能实现整体优质均衡目标!”骆效全说:蕲春五实小十分注重年级组建设,在党建引领下,实行“联建、联教、联学、联管、联评”,共同缔造美好教育,让城乡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明确提出年级组以教育教学为重心,以教师队伍建设、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和抓育人活动为重点,统一年级组的目标计划,分学年、学期实施!”据了解:五实小教联体共有13个校区,他们在13个校区内分年级设置六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再分别选聘年级主任和副主任,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不仅在人、财、物、事上实现年级组一体化、扁平化管理,在教育教学上,也赋予年级主任更大的话语权,确保整体联管。
“ 根据各年级组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师队伍情况各有侧重点,落实“有架构、有目标、有制度、有管理、有活动、有考评”的‘六个有’运行模式,在人、财、物、事上实现年级组一体化管理。”骆效全说:为加强组织联建工作,五实小教联体还以“把党支部建在年级组,把‘十七个统一’落实到年级组”为工作思路,推动年级党支部在“党建+育人”活动中实行“四比四看”(“四比四看”即:比学习,看进步;比师德,看形象;比实干,看业绩;比作为,看奉献。),发挥年级组师资同盘、教研同步、平等互助的优势,让13个校区同年级组教师线上线下研训同步,集体研讨备课,互帮互助,围绕重难点问题集中讨论解决。通过名师、学科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来示范引领青年教师,整体提升备课质量。
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堂优则质量优。骆效全说:备课质量提升后,他们不仅通过教联体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讲示范课,放大辐射引领效益,打造高效课堂;依托年级组开展育人活动,让城乡学生联学,借助信息技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同上一堂示范课,通过书信、网络视频、证书活动和校区间互动等方式加强城乡学生交流联系。还要求各年级组每周工作计划统一安排,整体联动;明确规定各年级学科组开展每周一次以上集体研讨备课及示范课,同课异构等联教活动;拟定各年级组每月开展一次校区间学生“手拉手”联学活动;由学校德育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学科委员会组成人员依照《蕲春县第五实验小学年级组管理规定及考评细则》每月对各年级组工作效果进行联评,共同缔造美好教育。
全面把握好五个度,办成群众家门口好学校
“各年级组管理好了,教联体13个校区也就管理好了!”骆效全说:为减少管理层级,发挥高效执行力,他们明确规定:年级组工作直接接受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管理,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各项管理育人活动,各年级主任对各校区年级工作负责任。
他们在年级组的管理上推行了六大工作法(即:目标工作法— 年级组人人有目标,事事有目标;依制管理工作法—年级组依制度管人、管事、管权;“周制”工作法— 各年级组一周一安排一小结;问题工作法—各年级组工作在找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一线工作法— 年级组主任、副主任要深入一线,如:巡课堂、课间等,在实际中找问题看成绩;“问题清单销号式”管理工作法— 立足目标,对标对表,年级组对照问题清单进行“销号式”管理),从而促进教联体学校不断提升教师的“交流度”,管理“融合度”,教学教研“有效度”,学生“回流度”和家长“满意度”。
斌冲校区是五实小教联体最偏远的一个校区,距离县城70多公里,开门见山,抬头望山,是一所设施陈旧的乡村学校。
“尽管招生对口区域广大,却苦于教师学生不断流失的困扰。”骆效全说:由于办学条件差,好教师留不住,生源也流失严重,一份数据显示,向桥乡每年流入城区或其他乡镇优势学校的学生人数就超过了3位数,留下的大都是家庭经济条件差的留守儿童,当地党委、政府一直都是“恨铁不成钢”。
为把斌冲校区办成大山里的最美学校,山区群众信得过的家门口的好学校,五实小教联体党委在资金、人力、物力上对该校倾斜,校长李宏伟不仅从京九校区派出3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赴该校帮教带教,把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法带进大山深处,挤出专门资金,对校区实现扩建升级,最大限度解决办学条件,并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与其他学校共享名师课程资源,致力打造更加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持续放大“名校+”“名师+”效应,努力培养“立品、立学、立勤、立美、立志”的德慧少年,推动教联体学校发展共进。
“师资同盘、教学同步,一体化发展,教联体改革成效日益凸显!”向桥乡党委书记霍海林说:五实小教联体为斌冲校区交流引入的优质师资,宛如一股清流,他们针对留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不仅让学生们学得开心,而且带动了整个向桥乡学校的教法全面提升,有效地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仅今年秋季学期就回流学生50多名,不出几年,就可望成为市民认可的家门口的美好学校!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方新平 刘远海 王文胜)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