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科普系列 | 森林中的“香水”大师——林麝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30 23:50:58


林麝 

✦ Moschus berezovskii









✦                                           

  

  俗名:獐子、黑獐子、香獐、林獐

 国家保护级别:一级

 属偶蹄目、麝科、麝属中体型最小的种哺乳动物,又称獐子。因香远射,故名麝香;麝似獐而小,黑色,故俗称香獐。


体貌特征

林麝是偶蹄目麝科麝属中体型最小的动物,雌雄个体均无角,但雄麝上犬齿发达,向后下方弯曲,像“獠牙”向下伸出嘴外;腹部生殖器前有麝香囊,尾粗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色深,呈橄榄褐色,并杂以橘红色;成年林麝喉部有两条明显的浅黄色条纹,平行向下延伸至胸部相连,成体不具斑点;幼体的背部有边缘模糊的浅色斑点。两耳较大,且耳尖黑色,耳廓内部密布较长的白毛。



成年林麝体长约70厘米,体重6-9公斤,娇小的体型让林麝像个小精灵一样美丽,也使得它们在自然界拥有不少天敌,豹、狼、狐狸等食肉动物都会猎食林麝,为了躲避天敌林麝在进化的过程中,练就了一整套逃生本领。林麝悬蹄发达因而可以借助其张开的悬蹄和极佳的跳跃能力可以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上行走,还善于跳跃,能从平地跳起2米以上,攀爬到灌木或树木较低的枝丫上取食或逃避敌害。


神农架自然博物馆林麝标本

生活习性


林麝主要以植物为食,如青草、嫩枝、树芽、叶子,有时也食苔藓、地衣、野果等。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800米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


林麝胆怯,独居,不成群行动循熟路。通常白天休息,早晨和黄昏才出来活动。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点,排泄后用前蹄向后扒土覆盖。平时雌雄分居,过着独居生活,雌麝常和幼麝在一起。有较强的领域性行为,若不受惊扰,林麝不轻易变动栖息地。林麝有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小树的习性,以示别自己的活动区域。当受到威胁随即逃离,不久又回到原处。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舍命不舍山”。同时它们性情胆怯、急躁还拥有超高的警觉性,它们的嗅觉和听觉都非常灵敏,可以随时留意森林中异常的气味和声响,然后凭借轻快敏捷的身形逃之夭夭,并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断变换其跳跃前进方向;能通过嗅觉辨认路线、粪便及辨别雌麝是否受配等。





10月至翌年2月发情交配,妊娠期5~6个月,每胎产2仔,偶有1或3仔现象,哺乳期3个月,1年性成熟。



主要价值




麝香来源


雄性林麝麝香腺的分泌物被称为麝香,为雄性外激产物,在野麝个体之间起化学通讯作用。1岁雄麝开始泌香,3至10岁时泌香量最高。

01
药用


麝香成分含有麝香酮、含氮化合物、胆甾醇和脂肪酸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用来配制多种苏醒和强心等急救药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中国传统中医学应用麝香制成中成药供医用。

02
香用


麝香成分中,麝香酮香味能持久保持,因此麝香具有较强的定香、固香作用。故此在香料工业上,常用麝香作添加剂,以保持香料产品的香味持久不散,是生产高级香水、香精的定香剂。



至危因素


国际市场上对麝香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价格飞涨,黑市和走私猖獗,导致偷猎者乱捕滥猎。

林麝是应激反应强烈的动物,一旦陷入猎套,高度的应激反应会使得它们身体的生理功能快速衰竭,导致死亡。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相关转载内容只为分享传播之用


参考资料:

1. http://baike.baidu.com/l/Bpwrr5pS?bk_share=copy#

2.https://mbd.baidu.com/ma/s/lhbTEOAc

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来源:神农架自然博物馆


责任编辑:刘晓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