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司马徽不是耄耋老人的形象
司马徽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去世,不知何年出生,年龄不详,水镜庄内雕塑的司马徽像为长白胡须的耄耋老人形象。
从《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的有关故事情节来分析判断,司马徽属于英年早逝的一代隐士。《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中,刘备马跃檀溪来到南漳水镜庄,遇到水镜庄童子,对话中童子说到:“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我师父甚爱庞统,称呼庞统为弟。”庞统有传,生于公元179年。按此推算,司马徽应于公元174年出生,寿岁为三十五岁。
《三国演义》上的说法有点不靠谱;《三国志》和《襄阳记》等史志上又没有记载司马徽的出生年月。还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比较,推算一下司马徽的大体年龄。从司马徽不愿出仕的原因上看。公元189年,豪强势力扩张,天下混乱,东汉政权在风雨飘摇之中,已是奄奄一息。司马徽非常清楚时局,这一点从他说学生诸葛亮“虽逢其主,不逢其时”之语中足以证实。他不愿为时所用,因而徙居襄阳中庐水镜庄。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出仕年龄应该在20—30岁之间,倘若40岁、50岁都还不具备出仕条件,那他也算不上什么经邦济世之才了。就按30岁出仕,从灵帝末年到建安十三年共有19—24年时间,那司马徽的年龄最多也只在49—54岁之间。从与庞德公的年龄差距上看。庞德公,字子鱼。生卒年不详,大概生活在汉灵帝建宁(公元168—171年)至三国蜀汉昭烈帝章武(公元221—223年)年间。按其而立之年30岁踏入社会生活计算,出生时间约在公元139—142年。庞德公应该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三国志·蜀书七》注释中《襄阳记》载:“德操年小德公十岁,兄事之。”司马徽比庞德公年小十岁,是志书上记载的,应该相信其可靠性。又比庞德公早逝13—15年,其实际寿龄要比庞德公少23—25年。如此推算,若司马徽出生在公元149—152年,则其寿命应为57—60岁(古代年龄按虚岁计算)。从与学生庞统的年龄差距上看。庞统(公元179—214年),字士元,享年36岁。18岁时(公元196年),其叔父庞德公使往见司马徽,司马徽采桑于树上,庞统坐于桑树下,两人从白天谈到晚上。司马徽称赞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并呼其为“弟”。司马徽事庞德公为兄,比其小10岁。又呼庞德公侄儿庞统为弟,《三国演义》上说庞统比司马徽小五岁明显不靠谱,因为庞统是公元196年去见的司马徽,而司马徽于公元189年因不愿为时所用而寓居南漳。倘若真是只比庞统大五岁,出生于公元174年,那么司马徽迁徙南漳时就只有虚岁16岁。这个年龄的少年是世之高士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司马徽徙居南漳时应该有30—35岁左右。庞统18岁见司马徽时,那时爬在桑树上从白天谈到晚上的司马徽,也应该是38—43岁年富力强的壮年。庞统18岁见司马徽时为公元196年,12年后的公元208年司马徽去世。由此推算,司马徽也应该是公元154—159年出生,寿命当在50—55岁之间。从上述三个方面分析得出的结果:司马徽的实际寿命约在49—60岁之间,并非76耄耋老人。
司马徽与三个最得意的学生诸葛亮(寿54岁)、庞士元(寿36岁)、刘廙(寿42岁),此类高士大概都是英年早逝。目前为止,现代伦理学家韩朝圣在其《十游白马洞》中“五十八岁洞中老”句,是唯一用书面文字述说司马徽的年龄是58岁。倘若如此,按古代年龄的虚岁算法,司马徽当出生于公元151年,卒于公元208年。比较接近实际。具体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因为建安十三年八月刘表去世,他的小儿子刘琮继任荆州牧以后,到水镜庄拜见过司马徽,而曹操在建安十三年九月平定荆州后,要大用司马徽,只是征召文书尚未送达到,司马徽就因病去世了。那么司马徽的生卒年月就应当写为:约生于公元151年,卒于公元208年九月。(来源:南漳文联)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