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鲁迅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根柢”发源于上古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形成于东汉中晚期距今已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武当道教是我国道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吸收并融汇正一道和全真道的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当道”。武当道教是以“武当山为本山,以信仰真武,重视内丹修炼,擅长雷法及符箓禳,强调忠孝伦理、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道教派别”。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我国道教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如今,武当山是我公认的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武当山不仅拥有俊美的锦绣山川,也有震古烁今的文化内涵。武当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皇室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子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在以道教为主的中国传统哲学影响下,在以武当山为核心的地域内,以世界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为标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特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武当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道教建筑。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汉,兴于唐,在明朝的时候达到鼎盛从建筑风格、建筑方位上均体现了皇家建筑法式,同时体现出道教“崇尚自然”的思想。从整体上看,武当山庞大的建筑群与群山融为一体,完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道教理念。
因其蕴含着浓郁的道教文比,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武当山古建筑群于1944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1986年,国务院在公布武当山为第一批全国风景名胜区时,称武当山古建筑群“工程浩大,工艺精湛,成功地体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犹如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展览”。
明代诗人洪翼圣《武当山道中杂咏》 赞道:“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近代学者瞿宣颖说:“永乐中营武当道观,为建筑史一大事。各省道院,盖无其匹”。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和世界宗教建筑史的奇迹,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
武当武术
“北崇少林,南尊武当” 武当武术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特征,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武术两大流派之一,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
武当山自东汉时期就有练剑的传统。到了宋代,己有“太乙参仙,混元炼气、太极演像”的功夫流传。明代,武当山名道张三丰在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基础上,将《易经》中阴阳流转等哲理融汇于武功中,创造了具有健身价值的,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受到道士们的广泛推崇。武当武术流传至今,形成诸多拳种门类,如武当太乙五行拳、武当纯阳拳、五遁阴阳八卦掌等,广布全国及全球各地。
武当武术以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生克为思想核心,提倡内修,以修养自身的精、气、神为目的,强调意识上的 集中、精神世界的清净、内在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并注重与自然发展统一协调。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及,武当武术强调以静制动,注重内涵和修身养性,有别于注重外在功夫的少林功夫。2007年6月5日,武当武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道教音乐
武当山道教音乐是道士们在修炼、祈福、降妖驱魔、超度亡灵等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伴随着武当山道教的发展而兴起的,充满了神秘性和神圣性,是我国道教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时,武当已有较正式的祀神音乐。众多道家著名人物都曾在武当山修身养性,吹弹音乐。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题太和山》中的“风吹玉笛响松关”,及《玄品录》中云:唐代道人陈抟“去武当山辟谷养气,作诗八十一章,号《指玄篇》”,都反映唐代时武当山的道教音乐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
明代,武当山道教音乐发展最为鼎盛,在此期间,武当山道教音乐相对民间音乐,处于正统帝位。明成祖朱棣亲自撰写《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供武当山道士演唱,并按照宫廷制度设置“乐舞生”。明王佐 《建大岳太和山志·上》记载,“道众四百名蒙给赐斋粮,要照神乐观乐舞生例每年给赐布匹奉”。到了清朝中末年,由于道教不受统治阶层的重视,武当山道教音乐也逐渐退化。
武当道教音乐风格韵味十分古雅美妙,独具一格。它承袭了远古巫舞传统,吸收了先秦时的民俗祭神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中的精华,根据道教独有的审美情趣,对之进行综合改造,形成了独具神韵的道教音乐。武当道教音乐演奏乐器有钟、鼓、吊锡、铙、钹、大木鱼、楚、箫、管、笛等。
武当道教音乐的典型曲目有《澄清韵》《步虚》《梅花引》《三炷香》《吊挂》《慈尊赞》,武当山宫观道乐,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道医道药
武当山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有“天然药库”之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就有道士在这里采药修炼,唐宋之后更是络绎不绝。武当山道教医药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地区各宫观及民间,而且历史渊源久远。武当山素有“十道九医”之说,早在汉末,武当道人就服食草药养生治病,历代道士在草木丹药、内丹术、疾病防治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八宝紫 金锭”等药品,“万银锭”、“黄龙洞眼药”等武当道士研制的药品至今仍在海外享有较高声誉。
武当道教医药被称为"四个一疗法",即"一炉丹、一双手、一根针、一把草"。一炉丹是指内丹,强调修炼丹田之气,使精气神聚而不散,化而増强体质,治愈疾病;一巧手是指推拿,通过按摩为患者治病疗伤;一根针是指针灸,叩打穴位以达治疗目的;一把草指草药,包括丸、散、膏、丹、汤、药酒、药膳等多种类型。
武当山道教医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用药特色的医学流派,是武当山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2007年,“武当道教医药”已分别被十堰市和湖北省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增项目。
仙山武当
武当山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古建筑群、千余年道教活动,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孕育了丰富的武当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武当文化以其宏伟的古建筑群、玄妙的太极武术、神奇的道医道药、独特的道教音乐、深奥的道教哲理,成为世人心中的圣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