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松滋地名故事:龟咀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24 16:11:22

龟咀因地势形态而得名,位于八宝镇东南部,西临龟咀河(白水淌的下游),322省道横贯其间。清同治初期,此地系周姓家族坟地,其地形如“金龟下海”之状,堤外有一矶头伸出龟咀河中,如乌龟嘴状,故而得名龟咀。民国期间,这里集聚居民,多按“丁”字型居住。由于过往人群增多,逐渐兴起了一个民国经商的小码头,并还在此建有龟咀村堡(管理民间地方事务的场所,解放后属同太公社机构所在地)。

1925年隶属松滋县第十区第六保;1946年属松滋县长寿乡第11保;1950年属松滋县第二区龟咀农会,后改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为龟咀大队;1961年属八宝区同太公社管辖;1970年龟咀、告口、保丰三个大队合并为龟咀大队;1973年11月兴建龟咀至沙道观全长2582米的龟沙路,由于道路的改造升级,居民都逐步沿龟沙路居住,废除南边沿堤居住的居民点。1980龟咀大队分为龟咀、告口两个大队;1984年大队改为村;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龟咀村属八宝乡大路口管理区管辖;1995年12月18日撤乡建镇,八宝乡更名为八宝镇;2005年1月合村并组,龟咀村与中渡口村合并为龟咀村,属八宝镇管辖至今。

龟咀村,地处八宝垸下游同太湖、织女湖,地势低洼、雷响成河。过去的龟咀是“天晴一把刀,下雨一团漕,十种九不收,灾年靠救助,女儿往外嫁,媳妇不登门”的“穷窝子”、“水袋子”,钉螺遍地,病人遍布,是松滋远近闻名、省级挂牌的“贫困村”。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方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组织群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收到了明显成效。龟咀村现在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地丰产、电配套、路畅通、楼林立、人长寿、村貌好、效益增,女儿不出嫁,媳妇寻上门,真正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民出门由原来怕说是龟咀村丢人的心里,现在说是龟咀村人,都有一种自豪感。(来源:松滋民政)

责任编辑:肖永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