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掇刀区:产城融合的“试验田” 乡村振兴的“梦工厂”
湖北日报 2023-11-24 12:45:4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因三国名将关公在此屯兵,将青龙偃月刀掇进巨石而得名。从1992年成立经济开发区时的一片白石荒,到2022年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掇刀区重点发展锂电、汽车、化工产业,创下了点石成金的奇迹。

产业振兴促进产城融合,产城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掇刀区3.2万人由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90%以上的低收入困难家庭通过就业务工摘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如今,这片古战场,是探索产城融合的“试验田”,更是乡村振兴的“梦工厂”。

走在掇刀区,昔日的荒岗野岭,如今厂房林立。长城汽车、亿纬动力、福耀玻璃、玲珑轮胎、格林美新材料、李宁体育运动装备等一大批“掇刀造”高新技术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出口全球,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出村民返乡。

2020年,长城汽车荆门整车生产基地落户掇刀区团林铺镇。自此,以长城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33家零部件配套龙头企业在此集聚发展。不断增加的企业用工需求、员工下班后的吃喝住行、休闲娱乐,让团林铺镇石堰村等多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95后青年陈泓旭是掇刀区团林铺镇双碑村人,在长城汽车荆门分公司上班,从家到公司驱车仅需10分钟。大专毕业后,陈泓旭曾在深圳务工,月收入2000元。2022年,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月收入为3000元。今年10月,他来到长城汽车的帮扶车间上班,月收入提高到5000元。“既有稳定的工作,又能享受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我很幸运。”陈泓旭说。

团林铺镇乡村振兴搭上了长城“快车”,加快推进产城融合,汽车小镇建设全面铺开。餐饮、商贸、租赁等第三产业井喷式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该镇团东社区、石堰社区、兴垱村和团林村80%的劳动力就近到长城汽车及相关汽车零部件企业务工。今年,团林铺镇工农业产值预计突破200亿元,有望成为荆门市首个“双百亿乡镇”。

乡村振兴搭上了“汽车”,更有了新“动力”。

华中最大的动力储能电池研发制造企业亿纬动力等工业龙头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帮带能力。亿纬动力帮扶车间设置在亿伟动力第三事业部第十六工厂。2023 年 2 月,工厂建成投产,生产 LF280K 方形铁锂动力电池,车间吸纳全市 741 名脱贫人口和 11 名监测对象稳定就业。

长城汽车、亿纬动力不是个例。目前,掇刀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经达到183家。掇刀区依托重点产业持续深化稳岗就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扶贫车间,让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区已建成扶贫车间5个,吸纳就业1644人,正在建设中的有5个,建成后可解决1500余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问题,这些车间的建立,筑起了乡村振兴的“梦工厂”。

目前,全区各就业帮扶车间务工人员月收入普遍超过5000元。扶贫车间不仅给掇刀区带来了乡村振兴机遇,还辐射周边地区。家住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匡坡村三组的残疾脱贫人口彭官禄,在福力德鞋业帮扶车间打工6年,为家庭创收30余万元,还把丈夫介绍到车间上班,夫妻俩每月都有固定收入,不仅在老家建了新房,还供孩子上了大学,生活有奔头。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优势在掇刀区逐步体现。今年,掇刀区落实湖北省委书记王蒙徽视察时“加快产城融合”的指示精神,高位推进28.21平方公里的“国际能谷·锂电小镇”建设,汽车小镇、循环小镇、石化小镇、物流小镇正在编制规划。产城融合的“试验田”不断扩大,为乡村振兴的“梦工厂”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力量。一幅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的掇刀画卷正徐徐铺开。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周桂 苏小磊

责任编辑:李雪茹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