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锚定“一城一园”建设 武汉蔡甸经开聚力打造千亿级现代化产业新城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23 20:36:49

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因高质量发展而兴。经过近三十年的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如今的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工业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加快升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平台和产业兴区第一载体。

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常福工业园

在蔡甸经济开发区,11公里长的常福大街,串联起了武汉数码模工厂、湖北锦瑞技术有限公司等70多家制造业企业,涉及企业职工2万余人。

以规划为引领,定空间、优空间、落空间,从盘活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到优化服务“引凤来栖”,近年来,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智能家居为主的四大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新能源、新数字、新材料、新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逐步集聚成势。

目前,蔡甸经济开发区共入驻企业7736家,其中,产值过100亿元的制造业企业1家,产值过亿元的制造业企业53家,“四上”企业占全区53.1%,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75.6%,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区83.5%,5家国家级企业均在辖区内。2022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75%;工业投资占全区91.8%;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41.2%;社零销售额占全区81.2%;进出口占全区86.8%。

蔡甸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腾笼换鸟’工作是我们街道的中心工作之一,我们坚持统筹兼顾,从企业的需求出发,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在常福产业新城。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城市的面貌,全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

位于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企业之家的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由蔡甸区、西门子、中电光谷三方共建,拥有工业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AR数字孪生、SIMICAS数字化试验台等德国最前沿的工业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该中心围绕企业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质量稳定等方面免费为汽车关键零部件出具智能化改造专业诊断与建议报告,帮助企业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赛道转型。

“园区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为入驻的企业及员工提供相应的服务。在生产方面,企业入驻前,园区赋能中心就会为企业提供产线规划、仓储功能的优化服务;企业入驻之后,中心也会举行相应的数字化讲堂,提升企业数字化方面的管理能力。生活方面,园区已经引入了美餐、瑞幸、today,为入园企业员工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中电光谷数字产业园产业运营部总监毛念程说道。

牧野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机床生产基地

依托中德国际产业园平台优势,蔡甸经济开发区(奓山街道)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辖区先后引进知名外资企业58家,牧野建成投产全球最大汽车零部件精加工机床生产基地,伟巴斯特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今年来,一批优质外资企业相继落户。蔡甸区举办“武汉-德国经贸合作推介会”等专题活动10余场,接待国外政界、商界重要人士来访考察,聘请70名中外知名企业高层代表为产业发展顾问和招商大使,园区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

蔡甸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将从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拓展外资招商渠道、优化园区规划布局等方面加快综合配套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放大企业的集聚效应,加强统筹协同发展,提升园区功能品质。力争到2025年使园区聚集外资企业突破100家,德资企业突破30家,聚集专精特新企业2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代莉 王娟

责任编辑:方军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