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阳新陶港镇:强化产业支撑 为乡村振兴蓄势增能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13 15:42:42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贺介飞、黄玲玲、汪熙博、倪胜林)整整齐齐的橘树依着山势“蔓延”开来,密密麻麻的杂柑探出枝头“卖弄”金黄。10月31日上午,蓝天白云下,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陶港镇李才村李名春家的杂柑园里弥漫着甜蜜的味道。

“这里山青水绿,风景宜人,杂柑一口咬下去香甜可口,明年我还会再来。”前来采摘的游客柯晓慧笑着和自己摘下的果实“合影”留念。

黄阳一级公路穿陶港镇而过,俯瞰沿线乡村,如诗如画

乡村振兴谋新篇,凝心聚力绘画卷。近年来,陶港镇立足特色农业资源,强化产业支撑为乡村振兴蓄势增能,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美丽村居环境建设,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追星逐月”的高质量发展征程上跑出了“加速度”。

发展特色农业 他们把农产品卖到了世界杯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陶港镇绿湖生态园正是收获的季节。

站在高处俯瞰360亩生态园,脆红李、鹰嘴桃、枇杷、露芳脆柿、水蜜桃等18个高端果蔬品种的果园大棚依次排开;鲑鱼、石斑鱼、鳗鱼、军鱼等高端鱼类的工厂化循环养殖基地错落有致……工作人员穿梭其中,各项管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园区现在栽种的果树多半今年年底就可以结果,小黄瓜、小西瓜、橙子在11月份可供采摘者采摘。今年,我们开始引进鲑鱼、石斑鱼、鳗鱼、军鱼等品种进行试运营,一年养殖两季,目前已和县里的酒店达成了合作协议。”生态园负责人陈婉娟眼里流露着憧憬。

2022年7月份,绿湖合作社获得了黄石市级返乡创业项目10万元奖补基金,成功申报为市级龙头企业,该合作社每年能为合作社成员带来分红30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100万元的务工收入。

绿湖生态园大棚种植

今年9月,绿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投资1.4亿元,打造集种养殖、采摘、游玩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置身于田园风光中,亲手采挖马铃薯,与生态农业零距离接触。

“农业体验活动很有意义,大家可以看脆红李、鹰嘴桃的生长过程,体验采摘的快乐,并通过朋友圈宣传陶港。今年重阳节,我们就组织了退休老干部来这里秋游。”陶港镇党委副书记袁俊说。

如今,官塘村长乐泉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成功申报为“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黄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阳新县科普人才示范基地”。

这是一个从龙虾养殖发展起来的农业公司。该公司主要以种养结合、育养分离的模式建设“稻-虾-鳖”生态综合种养基地和育种基地为主要业务,共有种养殖面积1100余亩、稻虾养殖260余亩。根据规划,长乐港片区着力打造一批集苗木、花卉、水产、水果、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科技示范园,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今年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期间,该公司产量、销量大幅提升,预计今年营业收入较去年增长1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世界杯期间,长乐泉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的鳜鱼,通过鄂州花湖机场运转,外销至卡塔尔。

2023年6月,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所长温周瑞来陶港镇调研水产工作时表示,阳新水产资源丰富,优势突出,发展基础好,希望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在水产产业化、品牌化上下足功夫,在水产发展上做好文章。

今年10月下旬以来,陶港镇李才村脱贫户李名春家的杂柑基地里,前来采摘休闲的打卡客人络绎不绝,杂柑让这个宁静的小山村突然热闹了起来。

李名春原来是一名贫困户,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栽种了30余亩杂柑,已经实现了产业脱贫。

“今年的阳光、雨水均匀,杂柑的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收入比去年多了好多。”望着丰收的果园,李名春十分开心。

培育农村电商 销售平台与特色农业相得益彰

农产品愁销路,大量的农产品长在地里卖不出去,或者是卖不起价钱,这是长期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让农产品卖得掉,甚至卖出好价钱?电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渠道。

9月26日,陶港镇上徐村亿家园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家人们,这是我们昨天刚刚晒好的干野蕨菜,不仅口感好,营养价值丰富,还能降压促消化。”名悦商贸的张丹和上徐村本土“小网红”袁知书正在直播间里介绍着上徐村时令土特产品。

上徐村亿家园电商平台成立于2020年,目的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户致富增收。“刚开始是赔本赚吆喝,后来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有了起色。”上徐村村支书袁观风介绍说。

据了解,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对亿家园的帮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荐平台对接销售渠道,开展直播带货和农特产品展销推介会,为平台带动了人气和拓宽销路;二是对接各类机关单位、企业公司,把亿家园纳入节日采买的范围,为平台带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三是帮助亿家园申报各类项目,争取补助资金等。

张丹就是在黄石市城发集团驻村工作队牵线中与亿家园开始合作的。他们在这里成立了办事处,不定期地来上徐村开展土特产带货直播,设立爱心扶贫专柜、土特产推介会等,帮助上徐村的土特产品走出阳新,并指导上徐村村民袁知书等本土网红直播带货。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也有点慌,幸好有张总在旁边指导我,教我直播技巧,现场教学几次后,我也可以独立带货啦!”袁知书笑着说,虽然他普通话不标准,夹杂着方言,就像土特产品一样,都是原生态,网友们都可喜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亿家园电商平台长出了“绿叶”,冒出了“新芽”。土鸡蛋、鸭蛋、各类干菜等土特产品,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印有“亿家园电商平台”logo的礼盒中。

“端午、中秋、元旦等节假日,很多企业、机关单位都来我们亿家园电商平台采买,附近有空的农户就来帮忙打包。别看我们公司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但销售额可不少,去年我们农特产品卖了近90万!”亿家园电商平台的负责人程玉萍笑着说,亿家园主要就是把附近农户家里各类土特产品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把土特产品推广到千家万户,让他们感受纯天然的田园味道。

位于黄阳一级公路旁的陶港镇朱应村一派田园风光

特色农业为平台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货源,平台的发展又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你拉一把,我推一把”中统筹各方资源,凝聚合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以绿湖产业园、长乐泉井有限公司、美谷生态养殖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各类水果、蔬菜、牛羊鸡等中小种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陶港镇实现产业兴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 必须抓好产业这个“牛鼻子”

乡村振兴,必须要实现产业振兴。

产业振兴,不只是指传统的农业,而是所有能够适宜在农村落地、且能带来高效益的新型产业。

陶港镇的发展亦是如此。

“除了结合农村资源发展农业产业,陶港镇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建设工业企业孵化基地,组建专项招商专班,赶赴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学习经验,引进优质项目。”陶港镇镇长吴炜说。

据统计,2023年陶港镇已先后引进年产5000吨的鸿锂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项目、娲石石灰石项目和华新亿吨机制砂项目、盛港农业种养殖及深加工项目等工业项目,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0月23日,在陶港镇小微工业园,鸿锂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公司车间里,大量黑色“纸片”铺排在地上,公司副总经理郑有宝介绍说,这就是他们的原材料。在车间的一侧还堆放着一捆捆铜箔,是该公司还未出售的产品。

湖北鸿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鸿锂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公司是今年2月份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计划总投资1.4亿元,主要业务包括锂电池的梯次利用、材料再生、电池新材料三大板块,将“退役”电池及生产废料进行回收处理,实现“废物资源化,资源功能化”,预计年产值12亿元。

郑有宝说,选择在陶港投资,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区位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上下游配套产业齐全;二是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仅仅半年的时间,企业就已经开始试运营了。目前政府正在帮忙协调地块建设厂房。

与鸿锂动力锂电池再生利用公司一路之隔,湖北美和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被湖北省科技厅授予“瞪羚企业”称号。

美和科技总经理石育才介绍,他们主要是生产结焦抑制剂,用于冶炼、高炉、危废等方面,可以提高换热效率。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已占据90%的市场份额,并在海外有一定的业务拓展。

“我们公司还在持续增加自动化的生产线,预计月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立足有色冶金行业,在技术上攻克煤粉炉等工业锅炉课题,向煤电行业扩张,相信在未来企业会更上一层台阶。”对未来,石育才信心满满。

建设美丽乡村 用发展来造福人民群众

发展产业,振兴乡村,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造福百姓。陶港镇碧庄村就是产业振兴造福百姓的一个典范。

20年前,碧庄村还是一个负债146万元的普通乡村,因为村里没有收入,村干部们的工资都发不出来。2002年,王贤银通过竞选当上了村支书。

在王贤银的带领下,碧庄村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兴办集体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该村有规模以上企业4家,其中黄金山采石厂年产值3000万元、润阳碳素年产值3亿元、友联碳素年产值1.8亿元、鄂东银河年产值1.2亿元。碧庄村的村集体年收入达到300万元。

王贤银说,就是想为村民干点事。因为村里经济发展得好,村民们都在村里找到事情做,在家门口工作,还把地都种着,很少有人外出打工。

2022年,在“共同缔造美好生活”工作中,碧庄村一个湾子进行人居环境改造,村里下拨190万元给予支持。碧庄村共有7个湾组,王贤银表示,不管哪个湾子,只要按要求改造,都以这个标准进行支持。

深秋时节,走进官塘村柏树下湾组,平整宽阔的街道、漂亮多彩的墙绘、典雅精致的小花园、亭台步道、休闲长廊、登山步道,一幅美丽、宜居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现在我们湾组的人纷纷回迁农村老屋,不仅房子的面积比县城里的大,还能和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喝喝茶,聊聊天,幸福指数高着呢。”官塘村村支书侯安坚介绍,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的村民选择回老家居住,现在已经有13户回迁村庄老屋居住,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

“村里很重视评比行动,先是制定了人居环境、最美庭院(家庭)、身边好人、好婆媳评比标准、方案,根据评比的标准,对参赛的村民进行评选和表彰,包括垃圾分类示范户、最美庭院,发放对应的奖品。”因为村务公开做得及时、充分,官塘村村民对村里的事务了如指掌。

“我们村里的畜牧养殖场项目,历经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落地了,感谢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在王桥村,畜牧项目负责人王贤志深有感触。

该项目是陶港镇党委书记马细芳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中“三张清单”的民生实事之一,整体项目在今年年底有望完成,完成后可增加村集体经济年均3万元以上,带动一般农户4人就近就业,每户增收1万元。

近年来,陶港镇通过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等,发展镇域经济,解决群众难题,改善乡村环境,孕育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

在共同缔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加持下,村庄步步是景

据了解,陶港镇人居环境整治采取“资金捆绑、分批打造、集中治理、镇村奖补、长效管控”的方式,确保人居环境有人建、有人护、有人管。利用好衔接资金,让衔接项目真正落地,实现和美乡村全覆盖。

“发展永不停息,岁月催人奋进。一直以来,陶港镇坚持‘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工农并进’原则,咬定‘打造工农并进的陶港新镇’发展战略目标不动摇。在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下,我们既要燃烧热血,又要沉着冷静,依托特色产业为支撑,助推乡村振兴大变样。”陶港镇党委书记马细芳说。


责任编辑:马婷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