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丹江口市:做好“五道加法”题 推动地名文化传承保护见实效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1-09 15:28:13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赵迎生 黄娟)

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上游,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5万人。丹江口市建置历史达2200余年,古称武当县、武当郡、均州,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丹江口市,因丹江口大坝所在而有“中国水都、亚洲天池”之称。境内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控制性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丹江口大坝)等著名的地名实体,武当大明峰、金蟾峡、太极峡、千岛画廊、沧浪洲生态湿地公园、龙山烟雨、青塘明代官窑遗址等地名资源星罗棋布,伍家沟民间故事、吕家河民歌、武当神戏等地名文化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江口市从做好“五道加法”题入手,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传承,推动“乡村著名行动”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做好“发掘+保护”题,用资源的开发弘扬传统的文化。丹江口市历史悠久,沧浪文化、武当文化、圴州文化、水都文化等交织传承,山水资源禀赋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有着大量形态丰富、内容深刻的地名文化资源。为加强乡村地名文化传承保护,丹江口市加大地名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市民政局联合宣传部、文旅局、融媒体中心、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开展丹江口市优秀地名文化、地名故事征集活动,组织各镇(办、处、区)认真梳理挖掘本辖区地名文化,积极选送代表本地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作品,挖掘地名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文化华彩,传承和保护丹江口市地名文化遗产,留住地名“乡愁记忆”,唤起广大水都儿女的家乡情结和乡土情怀,营造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良好氛围。同时,为了保护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传承价值的重要地名,我市正在加紧制定《丹江口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均州八大景”、“均州古城”、“石鼓街”、“习家店”、“龙山咀”等一大批重要历史地名纳入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地名得到有效保护。

做好“网络+数字”题,用现代的手段宣传悠久的地名。丹江口市结合“乡村著名行动”,创新推动地名标志构成元素,在地名标志牌上附加二维码,增设道路的基本信息(包括道路名称、长、宽、起止点、走向、道路材质等)、途经的居民区、沿途景点、服务设施、产业基地等信息,各镇(办、处、区)结合自身实际增加富有地方特色的标识或语音提示,让居民和外地游客通过扫码就能清楚了解乡村道路的情况,打造融乡土味、时代感、文化性、智能化于一体的地名标志。创新地名文化宣传手段,组建“丹江口地名”微信公众号,开通“丹江口地名故事”抖音直播,每周更新发布地名信息,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推广我市优秀的地名文化和地名故事。

做好“社工+志愿”题,用丰富的形式凝聚社会的共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和社会力量,开展优秀地名文化进农村、进小区、进学校活动,深入农村、小区、学校普及地名知识、传播地名文化,展示丹江口市优秀乡村地名的来历、含义、沿革等,营造地名文化宣传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鼓励和引导广大志愿者、干部职工、专家学者、地名文化爱好者等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地名文化,官山镇吕家河、六里坪镇伍家沟、石鼓镇红庙沟等具有红色传统的地名得到大力推广,广大市民、学生、老同志纷纷到现场进行研学、接受红色教育,吕家河、伍家沟已成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群众喜爱的打卡点。

做好“培育+推广”题,用优秀的品牌带动品质的提升。加大地名品牌培育力度,每年组织征集一批优秀地名文化、地名故事,通过微视频、微展馆等形式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开发乡村地名文化产品,培育打造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地方公共品牌,增强乡村特色产业文化内涵,提升乡村特色产品的品质,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均州有个陈熟美”的剧情成为丹江口人民证实史的话题论谈,《水都故事》《红色盐池》《沧浪之水》等作品集在周边地区耳熟能详,推动了地名与文化旅游等项目的深度融合。采取编印《丹江口市地名故事集》、设立《水都网》地名故事专栏等方式集中展示和传播丹江口优秀地名文化和地名故事,盘活现有乡村地名资源,推动地名文化数字化、形象化,扩大丹江口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做好“评选+利用”题,用地名的内涵助力乡村的振兴。加强地名文化名镇名村、优秀地名文化的宣传和发掘,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旅游局等部门,在“遇见最美”的评选活动中增加地名文化名村、最美乡村地名评选的内容,每年评选3-5个地名文化名村、5-10个最美乡村地名,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地名来历、含义、沿革,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大美丹江口”、“口子镇土关垭”、“梦境白杨”等以地名文化传播为主题的抖音视频成为热点,关注量达十万人以上。通过地名文化宣传和推广,丹江口市的旅游、农产品推介了有新渠道,乡村产业及乡村旅游发展有了新内涵,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提供了便利,实现了地名服务与寄递物流下乡、农村电商建设、在线旅游、智慧农业、乡村平台经济等深度融合,让地名文化的传承保护在乡村振兴的大局中绽放璀璨的光芒。

责任编辑:周玉娟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