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0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就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情况开展专题询问。通讯员 赵冬阳 摄
拥有2800年建城史的襄阳古城,地处中华腹地、雄踞汉水中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历来为区域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加强古城保护与利用,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所需、古城蝶变的大势所趋,也是守护襄阳城市“根”与“魂”的历史责任。
2016年以来,襄阳市先后制定了《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襄阳古城保护条例》,出台了《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规划》《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襄阳古城保护与发展三年提升计划》。襄阳古城风貌得到改观和提升,相继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2年9月,市人大常委会对《襄阳古城墙保护条例》和《襄阳古城保护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对管理体制、城墙安全、项目建设等提出监督意见。
10月26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就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发现仍然存在条例贯彻落实力度不够、功能和人口疏解任务艰巨、城墙缺乏整体维修、城墙连通至今没有实现、文化底蕴和古城特色有待彰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好关键所在
“请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襄阳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计划何时出台?详细规划如何体现襄阳古城历史脉络和功能定位?主要内容是什么?”孙先华委员对规划出台的时间节点和具体内容十分关注。
襄阳古城人口密度控制和功能定位事关古城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郭爱珺委员对疏解工作非常关心:“请问襄阳古城的人口规模、功能定位是如何谋划安排的?襄阳古城有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人口及功能疏解计划?相关单位疏解搬迁后,资产如何处置?”
古城墙连通是保持古城墙完整性和恢复古城风貌的关键,吴平委员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提问:“城墙连通工作进展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还未维修的城墙,维修计划如何安排?”
襄阳护城河作为亚洲最宽的护城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的美誉,柴玉萍委员围绕护城河贯通进行提问:“请问市住建局,关于护城河贯通,前期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
交通拥堵、停车困难是当前古城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胡婧委员提问:“请问市公安局,关于强化古城交通秩序管理、增加停车泊位、缓解古城交通拥堵,有哪些做法和打算?”
答出为民情怀
“《襄阳古城保护提升行动规划》《昭明台——县学宫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策划性建筑方案》《襄阳市环古城公园品质提升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规划已于10月20日通过市规委会审议,我们将尽快把三个规划相关内容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确保12月将控规提交市规委会审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现场回应了规划的进度和时间节点,并表示:“通过对古城历史文脉进行梳理,我们在编制控规过程中充分衔接相关规划,提炼各类管控要素,初步确定襄阳古城历史脉络为:战国择址,两汉定治,唐宋定‘格’,明代拓城,清代完‘型’。围绕古城保护与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坚持‘筑牢底线、保护第一,围绕疏解、严控总量,多措并举、合理利用,有机更新、从严管控’的原则,科学编制管控内容,主要体现在定格局、强核心、控人口、限高度、兴文旅等方面。”
“在古城功能定位方面,按照专家‘一轴、一环、五片、多街巷’的总体建议,我们将通过完善古城规划体系,进一步做好文化品牌塑造,做强文旅项目支撑,全力把古城打造成襄阳历史文化核心区、特色旅游示范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让襄阳古城成为全方位展示、多元素传承襄阳文化的窗口和载体。按照市委‘人口总量只减不增、建筑高度只降不升、行政事业单位只出不进’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制定了人口疏解和机关事业单位外迁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加快推动古城人口疏解和单位外迁,疏解人口4万人左右,届时古城内常住人口达到2.83万人左右。”襄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襄阳古城(襄阳市隆中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晓琼表示:“疏解搬迁后的资产,是古城发展文化和旅游的宝贵资源,我们将坚持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围绕六要素进行整体策划,进一步丰富业态,切实把资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
“襄阳城墙周长7331米,为了切实解决4700余米未曾修缮城墙的安全隐患问题,近年来,我局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实施襄阳城墙保护性修缮和抢险加固工程20余项,已维修加固城墙1500余米,正在维修的城墙达900余米,即将维修的城墙达1100余米,剩余的1200余米状况较稳定,今后将按轻重缓急逐年列入维修计划。目前已实现长门至夫人城段全线贯通,与襄城北街连为一体,与樊城沿江景观隔江相望,成为襄阳古城最靓丽的风景线。襄阳城墙历经2000余年,虽然保存基本完整,但各个历史时段保存和修缮情况不一,加之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各类隐患较多,2019年我们在城墙全线安装了自动化监测系统,24小时在线实时监测城墙位移、沉降、倾斜等变化,起到了较好的预警作用。今年城墙重点部位安全防护工程已获批准,该系统与已安装的自动化监测系统相互匹配,可更加全面、实时监测襄阳城墙的整体安全。”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推进护城河连通,我们实施了三水连通护城河段建设工程,对护城河民主桥至南门桥段进行清淤,同时对沿岸绿化进行便民化服务改造,包括乔灌木和地被种植、灌溉系统安装、完善收水系统、景观亮化、园路基础与铺装、路牙铺设以及花坛、特色坐凳、廊架、临水平台与步道、雕塑小品等。”“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安排部署,我们重点加强路面管控,持续优化交通组织,深化交通便民服务,不断改善古城旅游环境和交通环境。当前,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加强重点交通管理、推动智慧交管应用、重点路段分时管控、加强规范停车管理、深度挖掘停车资源等,下一步将加强部门联动,推动综合治理,加强规划引导,改善交通环境,加强智能应用,推动收费管理。”对市住建局和市公安局的回应,委员们表示满意。
落实群众所盼
开展专题询问,既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动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措施。
“本次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都是襄阳古城保护与利用中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襄阳古城的热切期盼。我们将把推进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做好专题询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吸纳委员代表们的建议,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着眼全局、系统谋划、紧盯目标、抓好落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市政府副市长王芳现场作表态发言。
王芳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保护为主,绝不动摇,实现古城面貌的持续改善、功能的不断提升;坚持系统谋划,绝不偏废,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实现古城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坚持久久为功,绝不懈怠,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一次规划,分步分块实施,逐步把古城建设成为人城共荣、主客共享的新古城。同时,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抢抓机遇,以不辱使命的责任担当和敬畏严谨的工作态度,以锲而不舍的工作作风,努力把襄阳古城打造成襄阳历史文化展示核心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
“这次专题询问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很感动,也很兴奋。比如,古城的功能定位、人口疏解和搬迁计划以及古城墙的修复和管理等,思路清晰,措施鲜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拿出了高度的责任意识,拿出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下一步,我们希望专题询问会上提出的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不断擦亮千年古城的金字招牌,让襄阳市民因此而更加自信和自豪。”会后,郭爱珺委员的话道出了与会人员的心声。
市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工作委员会主任沈德松表示,本次专题询问的目的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推动科学规划、精细化管理及文旅融合,促进襄阳古城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擦亮千年古城金字招牌,助力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及时转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结合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以及应询单位的答复内容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工作落实,真正让专题询问“问”出高质量、“答”出新成效。
来源:襄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熊丹青 通讯员 闫龙 张晓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