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方琳、实习生毛小娅、通讯员黄晓仑、王源新)11月5日,“一根钢梁的中国故事——武石经典名作及写生画稿研究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当天举办的研讨会上,来自省内外的知名策展人、艺术家,围绕此次展览展开热烈讨论。
武石先生是湖北重要的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他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参加过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湖北省文联美术部长、中国美协湖北分会副主席,湖北艺术学院副院长。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被誉为“战士画家”。他的代表作《最后一根钢梁》诞生于1957年,表现武汉长江大桥合龙、安装最后一根钢梁的壮丽场景。作品以图记史、图史相彰,成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经典而载入美术史册。
本次展览是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以武石先生的代表作《最后一根钢梁》为研究背景,并结合馆藏的相关珍贵写生画稿等展开叙事,是集武石经典名作、写生画稿与文献史料于一体的个案艺术研究展览。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说,展览中与《最后一根钢梁》密切相关的近20件武汉长江大桥工地速写画稿,是武石先生多年来深入建设一线,不畏艰辛,持续关注国家重大项目的见证。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饱含激情和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也可以探究《最后一根钢梁》背后的故事。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研究与推广部主任陈昆介绍,2022年,该馆在研究武石家属捐赠作品过程中,发掘出150件武石先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题的珍贵写生画稿,特别是其中与《最后一根钢梁》密切相关的18件武汉长江大桥工地速写,直接反映出艺术家饱含激情持续关注国家重大项目,不畏艰辛常年深入建设一线的大量实地写生积累,揭示了经典名作《最后一根钢梁》诞生背后的秘密。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以此次新增馆藏武石写生画稿100余件及10件精品力作为基础,借展兄弟馆和家属部分武石代表作共展出220余件,加上由武石家属提供的速写本、老照片、书刊、报纸、证件、参展目录等180件珍贵史料,举办“一根钢梁的中国故事”展览。精选出的50余件馆藏武石作品全部是入藏后首次面向观众展出,力图通过经典名作与相关写生素材及其文献史料的共同展陈,深刻解读以武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重视写生、关注社会发展,弘扬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展览首次深入研究武石先生《最后一根钢梁》《武钢扩建中》《麦收》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典作品,并将其反映新中国湖北工业、农业、水利诸方面重大建设成果的代表作与相关写生素材及其文献史料共同展示,深入探寻武石先生写生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反映以武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在时代变迁中如何传承、拓展重视写生、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理念,如何用版画与中国画的绘画语言来表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艺术历程。
展览显现了以武石为代表的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使命感,将为新时代艺术家更好地讴歌社会主义建设成果提供具有研究价值与指导意义的借鉴案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