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陈安俊
当前,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代表的“新四化”席卷汽车工业,人与车之间的距离被技术拉得越来越近。在此背景下,体积小、传输快、信息量大的高性能车规级芯片,成为“人车互动”的关键载体。
然而,由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我国这一市场长期被国际大厂垄断。尤其是智能汽车高算力先进制程芯片,全球范围内仅有少数巨头公司可以提供。
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擎科技”),打破了这一局面。今年3月,芯擎科技宣布,国内首款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实现量产供货。9月,首款搭载“龙鹰一号”的全新SUV领克08正式上市。至此,国产高端车规级芯片开启新篇章。
首款国产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龙鹰一号”。(受访企业供图)
今年1月,芯擎科技登上福布斯2022新晋独角兽榜单。从一家初创企业到科创新物种,用时不到5年。
勇闯7纳米车规级芯片“无人区”
驾驶员打个哈欠,车内随即传来温馨提示:您已疲劳驾驶,请注意休息;轻滑手机屏,游戏、电影可以丝滑移动至中控屏幕……
今年9月,领克08正式上市,得益于两颗7纳米车规级芯片“龙鹰一号”的高性能支撑,汽车座舱变身“科幻空间”。车内多块高清屏、11路摄像头同步运转,汽车导航、人机交互、自动泊车、变速巡航等指令实时响应,坐在车内,就能享受观影、打游戏等丰富的娱乐体验。
“搭载‘龙鹰一号’的领克08上市交付,对我们而言意义非凡。”10月19日,芯擎科技创始人、董事兼CEO汪凯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芯擎科技在国产高端汽车芯片领域的强大实力得到了市场认证,一举打破高性能车规级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局面,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全新选择。
搭载“龙鹰一号”的领克08智能座舱。(受访企业供图)
2018年9月,芯擎科技在武汉经开区创立。彼时,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汽车芯片初创公司,但由于先进工艺制程芯片设计难度极大,大部分厂商瞄准的是16nm、28nm工艺制程。唯有芯擎科技,直接闯入了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的“无人区”。
“初创企业要想获得成功,起始目标必须定好,要选择一个更广更深的赛道和壁垒很高的产品。”汪凯认为,做车规芯片一定要瞄准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才能拥有真正的话语权。
但想要在车载芯片这样的“卡脖子”技术上取得突破,绝非一件易事。为此,芯擎科技组建起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研发人员多数曾就职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平均行业经验达15年以上。“不仅能做芯片,还要能做软件、驱动、中间件等,只有这样才能做成市场需要的完整产品,并加速推广和应用。”汪凯说。
在雄厚技术的加持下,2021年6月,“龙鹰一号”一次性流片(即试生产)成功。次年12月,进入量产。
“在汽车芯片领域,它是唯一可以和国际一线品牌的同类芯片‘掰手腕’的产品”,作为半导体专家,汪凯并不掩饰对产品的自信:“3年以内,国内没有对手。”
继领克08上市之后,另一款搭载“龙鹰一号”的车型——睿蓝7也已上市。今年,“龙鹰一号”还将陆续搭载于吉利、一汽的多款车型。
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年底流片
除“龙鹰一号”外,眼下,芯擎科技还正积极布局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自动驾驶芯片、高阶网关芯片和车载中央处理器芯片等,对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核心高算力芯片做到全覆盖。
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受访企业供图)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一颗芯片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想把应用市场全覆盖,一定要有多个产品。”汪凯介绍,明年,芯擎科技将推出直接对标国际先进产品的高阶自动驾驶芯片AD1000,AI算力将达到256TOPS。“这个算力等级的国产自动驾驶芯片还是空白,预计今年年底流片,明年交付客户试用。”
此外,芯擎科技还将推出汽车大脑芯片,并面向工业控制、工业机器人、边缘计算等领域,研发高端芯片。
凭借“龙鹰一号”的产品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场景,2022年,芯擎科技三度获得资本加持,进一步确立了在国内高端车规级芯片领域头部企业的优势。汪凯介绍,今年,芯擎科技还将顺利完成下一轮融资。
“加速车规级芯片全面国产化步伐,不断提高芯擎科技产品的市占率,把公司做大做强。”汪凯表示,随着事业版图的加快拓展,未来,芯擎科技还将在武汉经开区进行更多布局,包括研发自动驾驶芯片和进行数据采集基地的建设等,持续赋能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建设,助力湖北打造世界级的汽车产业集群。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