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打造“四化”志愿服务体系 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0-17 11:37:11

  (通讯员 骆无思)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学院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以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建立“横向互动、纵向联动、辐射式推动”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具有汽院特色的“四化”志愿服务体系,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

  一、紧贴服务需求,实现志愿服务“精准化”

  学院志愿服务工作把发现问题作为项目发起的逻辑起点,把紧贴服务需求作为项目运转的重要牵引,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社会民生、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开展活动。主动与十堰市图书馆、十堰市科技局、十堰市政府国资委等公共服务部门开展合作,做到日常活动有参与、有奉献。积极参与“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与当地社区对接,开展“助梦中华”“功课辅导”等帮扶活动,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家长好评,做到为群众办事,扎扎实实、久久为功。

  二、完善运行机制,实现志愿服务“科学化”

  学院志愿服务工作以完善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为抓手,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成立了以校团委为主导、以分团委为主体,以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为辅助,以各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依托,以基层团支部为基础的“五级联创”工作机制,严格执行“人人有组织,层层有任务,级级有管理,事事有统筹”的标准,形成了招募、注册、选拔、培训、考评、表彰等一整套完备的制度体系;积极整合全院志愿服务资源,建立党委领导、各部门支持、群团组织支撑、社会力量注入的志愿服务格局,把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效果与学校实践育人成效相挂钩,把志愿服务公益项目与“互联网+”、“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相结合,把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时长的认定与第一课堂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相匹配,系统实现了志愿者注册有程序、志愿服务工作有计划、活动开展有步骤、活动效果有反馈的科学化目标。

  三、打造活动品牌,实现志愿服务“特色化”

  材料学院爱之舟志愿服务队成立九年以来,坚持暑假赴当地社区、小学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与当地的留守儿童结对,坚持与当地党员服务中心、共青团组织共建基地,打造“爱之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品牌。形成了以阵地建设为依托,以项目开展为纽带的模式,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学校指导、地方支持、大学生实践的“三位一体”志愿服务长效联动机制,着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依托专业学科优势,做好志愿服务工作的“材料文章”。深入学校、社区、企业、乡村,聚焦生态环保、科普宣传主题,参加了“3D打印进广场,同筑小城大爱”志愿公益集市,开展了“传承雷锋精神,科技筑梦车城”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向社区青少年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焊接艺术作品,诠释作品寓意。鲜艳的钢铁五角星、海陆空三军组成的建党100年雕塑、全木制作的红船以及迷彩真的钢铁坦克……同学们用精湛电焊技艺,把党史铭记于心,向更多市民普及科学知识,营造和谐创新的文化氛围。

  四、坚持以文化人,实现志愿服务“思政化”

  学院近年来致力于内涵式发展,注重思想引领协同育人,打造育人品牌,强化文化育人效应。学院志愿者联合会开展了“青春护绿 文明有我”义务植树活动、“巧手绘雷锋 艺术润心灵”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践行了“爱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弘扬了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青年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为绿水青山、生态车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彰显责任担当。

  学院着力引导新时代青少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做雷锋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近年来累计注册志愿者达3000余人,人均志愿时长每年30余小时,在支教扶贫、环境保护、扶老助残、法律援助、社区服务等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成功申报2023年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


责任编辑:夏永辉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