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1929年12月14日深夜,湖北大冶发生了一次国民党军队反对蒋介石的武装暴动,驻大冶县城的独立第15旅,在中共党组织负责人程子华、白一杰、王愚3人的领导下,与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秘密配合,发动兵变,举起红旗,将2团2营的500多人带出,与红5纵队会合,攻打县城,粉碎了蒋介石“剿红”阴谋。随后,起义部队改编为红5纵队2支队和教导队。
“大冶兵暴”取得了极大成功,被中革军委誉为“模范兵暴”!
“大冶兵暴”的主要领导人程子华,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从“大冶兵暴”中走出了三位传奇将军,他们分别是开国中将田维扬,少将白志文、肖应棠。
①开国中将田维扬 一生忠于“党先生”
少小受磨难 立志干革命
1955年,党中央为全军评级授衔,根据在革命战争中的功劳、功绩和职务评定,授衔了首批开国将军。其中175名中将军衔中,有这么一位传奇将军,解放战争时期是一名师长,授衔时却是正军级开国中将。
他,就是从“大冶兵暴”走出的、被毛主席表扬的田维扬。
湖北枣阳市吴店镇皇村有山有水,人杰地灵。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出生在这里,皇村因此而得名。
1906年,田维扬出生在皇村一个普通家庭,7岁进入私塾读书,因家庭贫困,10岁辍学为地主打长工谋生。地主苛刻,经常虐待佣人,儿时的田维扬受尽了折磨。从小懂事的他,不服压迫,立志干革命,要走出不一样的人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鄂北特委在枣阳领导了鄂北起义,田维扬见机参与其中,他父亲、两个弟弟一家4人都是起义队伍成员。鄂北起义后,由于敌人疯狂镇压,一年后,参加的人被屠杀,他父亲被敌人活活打死,他的弟弟也被抓进牢房。田维扬被迫逃离,去寻找共产党,在这一路上千辛万苦,没有找到。为了谋生,他在武汉加入了国民党军队独立15旅。
1929年初,田维扬所在部队派驻大冶地区“围剿”红军。田维扬想:这不是他要走的人生路,他要找的是共产党军队,怎么办?逃离会被当场打死!转念一想,既然是“围剿”红军,肯定会接触到共产党,那时趁机逃到共产党的军队,比无目标去寻找容易多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所在部队里有地下共产党,正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地下党的同志早就知道田维扬参加鄂北起义,也知道他的革命意向,便找到田维扬,让他参加起义队伍。田维扬非常兴奋地说:“我终于找到‘党先生’了,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是我的人生目标。”
1929年12月14日,大冶武装起义成功,田维扬被编入红军队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0年3月,田维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灌阳阻击战 白刃拼敌人
田维扬参加红军后,表现突出,作战勇猛。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任排长的他,带着全排战士浴血奋战,拼命杀敌,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后被提拔为连长。
长征开始前,田维扬在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李天佑的手下任13团1营营长。长征开始后,中革军委给红三军团的任务是部队的右侧担任前卫,在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时,第5师在广西灌阳地区阻击敌人。
灌阳阻击战是一场任务艰巨的血战。敌军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红5师在师长李天佑的带领下,凭着顽强的斗志和勇敢的精神,阻击敌人的猛烈进攻。在最为紧急时刻,田维扬下令全营上刺刀,与敌人进行白刃战,面对面厮杀,全营战士勇猛顽强。经过一番殊死搏斗,红5师以伤亡2000人的代价击退了敌军,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师长李天佑对田维扬说:“你营是好样的!”
“飞鸿借渡口” 渡过北盘江
长征途中,红军强渡大渡河、强渡乌江战役广为人知。但付出了很大代价。红11团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带领部队在贵州镇宁县白层渡口渡过北盘江毫发无损却不为人们悉知,那就是1营营长田维扬的智慧和谋略,逼退渡口守敌所致。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先遣团11团部分红军在贵州镇宁县六马坝夺取花滩渡口,渡过北盘山。但因这里地势险峻,不适合大部队行军,于是中革军委再给先遣团下达任务,改道抢占贞丰的白层渡口,并架设浮桥,保证大部队通过北盘江。团长邓国清命令田维扬带领1营去完成此项任务。
田维扬带领部队迅速来到白层渡口地段,找老乡打听情况后得知:守卫渡口的敌人一个营,营长叫叶清文。
田维扬想:一个营攻打一个营,打下夺取渡口没问题,但耗费时间与兵力、财力,又有繁重的架设浮桥任务,时间来不及,不如智取一试。
他向敌营营长写了一封信:“贵军叶营长先生,红军只是借渡路过,不会久留,请你提供方便,河水不犯井水;如果不允许,将统统消灭!请你识时务,作选择。”
短短几句话,恩威并施,分量之重!
叶清文收到信后,知道红军部队已到贞丰白层地区,沉思了一会:自己一个营的兵力对付数万红军,那是鸡蛋碰石头,思来想去,不如自保。于是他选择了为红军让路,派副营长黄斗章到红军驻地谈判,提出一个要求:请红军像模像样朝天放一阵空炮,随后他们就撤走。田维扬当即答应。
田维扬带领部队到渡口,命令部队朝天放了一阵空炮,敌人果然撤走。田维扬迅速组织人马搭建好浮桥。随后,红军主力过来,三天三夜时间,顺利渡过了北盘江。
这是田维扬的“飞鸿借渡”,使红军在长征途中毫发无损地渡江,足以永久铸刻历史丰碑上的光辉一页!
政治工作好 主席表扬他
田维扬不仅会带兵打仗,而且特别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经常用“倒苦水”“挖苦根”等不同方式激发战士的革命热情;战斗中用“与阵地共存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鼓舞士气,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和典型故事。当时中革军委机关报《红星报》多次报道田维扬的事迹,赞扬他是“中央苏区红军的光荣楷模”。
1936年11月,田维扬在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时惊奇地发现:他做政治工作的事例已编入学校教材,供全军学习、推广。
1938年5月,田维扬从抗日红军大学毕业,任八路军第115师教导大队总支书记,12月,第115师第685团改称鲁豫支队,田维扬任参谋长。不久又任苏鲁豫支队独立大队政委,与大队长胡炳云一起参加反“扫荡”作战。
12月29日,田维扬带领部队不顾长途行军疲劳,在江苏丰县崔庄对苏北“剿共”伪军第1集团军第1师展开作战,歼敌800余人,师长王献臣带卫队侥幸逃脱。借此胜仗之机,田维扬一边开展强大政治攻势,一边组织策反工作,促进沛县伪头目籍兴科率手下1700人反正,投入八路军。
1941年“皖南事变”,八路军第5纵队整编为新四军第3师,田维扬任第7旅副旅长,在师长黄克诚的带领下参加抗日战争。
1945年抗战结束后,新四军第3师奉命前往东北战场,划归东野4纵,田维扬任4纵第11师师长。在此期间,田维扬对部队的政治工作做得好,纪律管理得很严。当时正值苹果丰收季节,田维扬命令全师部队严格纪律,不允许拿老百姓的一个苹果。11师做到了,被当地的群众誉为“秋毫无犯的仁义之师”。
后来这件事被毛主席得知后,对田维扬及11师提出表扬:“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
辽沈战役期间,东野4纵的任务是守卫塔山,作为11师师长,田维扬战前对全师讲话,无论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完成上级给予我们的任务。塔山之战是一场恶战,11师正面阻击敌人,以“人在阵地在”的“拼死”精神,阻击强敌,采用“添油战术”“伏击战术”,使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一次次失败,坚守6昼夜,完成了阻击任务。
东北野战军被整编为第四野战军后,田维扬任41军122师师长。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田维扬升任41军军长。
1952年,全军评级时,向当事人征求意见,田维扬非常谦虚,他主动给有关部门写信:“由于自己能力弱、水平低,请评正师级或副军级足矣。”
上级部门经过仔细审核后,依然按照正军级评定。1955年,授田维扬中将军衔。
田维扬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7年他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参考史料:
①《中国共产党大冶历史》第一卷(1921-1949)
②大冶兵暴旧址纪念馆:中将田维扬
③《战将田维扬》书(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6月)
④田维扬·人民网党史百科
⑤百科星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田维扬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