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杨喻雯)小径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万亩山林、啁啾呢喃,一片片绿荫形如屏风,农家房舍掩映其中,如同点点繁星;金秋十月、收获时节,一个个果子芳香四溢,农户身影繁忙在内,映照张张笑脸;崇山峻岭、车流穿行,一条条公路铺筑完成,延伸至远方……
近年来,恩施市白杨坪镇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底色,有效打通“两山”转化路径,扎实建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
茶与旅相融 勾勒生态底色
在洞下槽村,举目四望,茶树苍翠。一株株茶苗挺拔茁壮,沿着陡峭的山坡蔓延生长,给翠绿的山林中带来了一抹新绿。多年前,那个山路曲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洞下槽村早已不见,如今的洞下槽村是“灯戏的故乡、绿的世界、茶的海洋”。
为找准发展脉络,白杨坪镇依据实地优势,经过多次探索,将目光聚焦在洞下槽村万亩茶园建设上,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接模式,组织成立洞下槽村村集体公司,与本地茶企龙头公司紧密合作,着力培育“蓝焙恩施玉露”本地品牌,建立农户与市场主体或专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集体租赁土地分红、签订本村人力优先就业协议、订单式接单销售等方式,延长茶叶产业链条、拓宽茶叶产业渠道、完善茶叶产业功能、做强茶叶品牌效应。
为坚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白杨坪镇在打造茶叶品牌的同时,更瞄准了市场对鲜叶高质量的要求、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青睐。白杨坪镇着手实施“万亩茶园”提档升级工程,打造建设有机茶园基地,对茶园进行统一规划整理,杜绝喷洒农药和使用化肥,实行高标准统防统治。白杨坪镇用3年时间实现茶叶生物防治全域绿色化生产,种植茶叶6.71万亩。其中,洞下槽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有机生产认证茶叶总面积达1400亩,使全村年茶叶综合产值实现翻番。产业做大做强了,凝聚起了村民的人心,人心齐了,发家致富就更有动力了。
茶园带来了致富新希望,更带来了致富新路子。白杨坪镇将“茶”与“旅”进行深度融合,做强洞下槽村茶旅融合样板间。飞檐翘角“展羽阁”矗立在万亩茶园的半山间,微风吹拂,茶香扑鼻,生态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就在这方寸之间;榫卯结构“瞭望台”耸立在茶园山坡最顶处,极目远眺,山水相融,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就在这一眼之间;木板制成“茶园栈道”铺就在绿山茶垄相接处,顺势而上,绿衬古色,现代与古代的相得益彰就在这万亩之间。游客在茶苗间穿行而过,在茶山中闲庭漫步,将碧绿茶园景色尽收眼底,将新鲜空气注入身体,每年吸引前来打卡的游客数不胜数,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之园、全域旅游之园、共同富裕之园。
农与旅相遇 勾勒丰收景象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满山尽是丰收之象。从恩施市区出发往白杨坪镇方向,顺着国道穿行而来,串联起白杨坪镇沿途十三个村(居),山山绿,但绿得各不同样;村村美,但美得各有韵味;户户都忙,但忙得各不一样。
“李子甜,桃子香,挣到钱了,心里也甜,做梦都香。”熊家岩村锦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宗闯说,“多的时候可以卖200多件水果,每斤15元,现在生意火爆,还没过季就卖完了。”
在锦园农庄内,一垄垄规划整齐的桃子枝繁叶茂,一个个汁水饱满的李子挂满枝头,农户们在果园间来回穿梭、修剪枝苗,一派忙碌景象。目前庄园内共建有300亩高标准、高产值、高效益的水果精品采摘园、烧烤休闲区、农家乐等多个功能区,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带动就业30多户,已成为白杨坪镇村特色农业发展的先行者。
锦园农庄只是白杨坪镇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万花筒一般的现代生态农业在白杨坪镇处处盛开,鲁竹坝村的葡萄,满园飘香;熊家岩村的李子,脆甜可口;董家店村的梨子,满树金黄;朝阳坡村的杨梅,火红多汁;麂子渡村的猕猴桃,个大饱满,就是靠这“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小水果种植,全镇村民实现了甜蜜的脱贫致富,而这“无中生有”的小水果产业,正是镇党委探索出来的。
曾经的锦园农庄是一块撂荒地,白杨坪镇为坚持“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收益,探索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探索“镇党委政府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企业主体运营”的生态农业治理新模式,改善了锦园农庄的生态环境,建成了现在的产业业态丰富、就业带动效果明显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绿色发展之路已经拓开,如何稳住优势持续转化,将“小路径”变为“大道路”?白杨坪镇开始了深层次探索,用健康生态的理念来打造乡村,落实全域发展的新模式,产业从无到有,业态由简到丰。根据“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原则,将整个镇各个节点串联连成一条线,引导各村打造度假村、露营基地、小水果、研学基地、网红打卡地等,从单项发展到抱团发展,从异曲同工到各有特色,让各个村既有看点,还有卖点,更有亮点。
康与养结合 勾勒“两山”画卷
站在洞下槽村茶园观景平台极目远眺,对岸碧绿的山岭与之遥相辉映,眼下龙赶湖景区的景色尽收眼底,视野中围岛而建的湖面碧波荡漾,聚焦看岛上的游玩设施尽显乐趣。目光所到之处尽是一片生机,眼中所见之景尽是一片美景,身子所到之处尽是一片绿意。
“趁假期带小孩过来避避暑,让他亲近一下大自然,老年人也刚好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养养身体。”两年前在洞下槽村龙赶湖景区参加完公司团建活动后,家住武汉的吴先生一直希望带家人再次回游景区,今年8月中旬,他们一家从武汉自驾,再次来到洞下槽村。
“这次和家人的洞下槽之行,比两年前更有意义了,让我们收获了绿色休闲新体验。”吴先生说。观日出云海、吃富硒米饭、品玉露山茶、赏生态美景、游万亩茶园、观灯戏表演,沉浸式体验洞下槽村慢生活。
洞下槽村龙赶湖景区绿植覆盖率达90%以上,多数核心景区在绿树掩映之中。今年夏天,共有10万人和吴先生一样选择在龙赶湖开启康养清凉之旅。如今,洞下槽村的生态竞争力正转化为康养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
立足这块“金字招牌”,白杨坪镇依据洞下槽村生态优势,积极培育“老年颐养”“康复疗养”“运动健养”“美食膳养”等四大产业集群,致力形成“养、游、体、食”康养产业体系。
积极建设高端康养基地,打造以恩施城区为中心点向外扩大辐射范围的高品质康养目的地。规划实施一批登山、徒步、踏行等项目,推动体育运动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儿童游玩乐园、亲子互动设施、教育研学基地;设立一批非遗文化展示舞台和餐饮烧烤集聚区,以特色文化、特色餐饮吸引八方游客。
白杨坪镇厚植“灯戏茶乡”资源禀赋,挖掘“清凉康养经济”潜力,完善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配套,随山修建景区,随湖修建民宿,随茶修建亭台,形成人在岛中、岛在水中、水在园中、园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景中的美丽画卷,将绿色植被、美丽生态变为该村生态旅游的“源头活水”引导“凉资源”变身“热经济”,将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加速转化为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
跨过绿水青山、穿越碧草蓝天,白杨坪镇将以实干担当之态、饱蘸绿意之笔,精雕细琢绘就镇域生态工笔画,生动展现“既有产业高地、又有融合高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和美人居;既有现代农业、又有田园诗意;既有乡愁古韵、又有文明新风”的中国式现代化白杨画卷!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