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国家名老中医、平衡针刀理念创始人、襄阳隆中名医、医学博士……名医荟萃,各有所长。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枣阳市中医医院秉承“中西医并重、中西药并用、中西医协同诊疗”原则,采用“迎进来送出去”的人才培养机制,先后和湖北省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申平堂中医馆等知名医院合作。将青年医师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同时聘请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湖北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金劲松,襄阳市中医医院原脾胃病科主任 、襄阳隆中名医马保华,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阳国彬,襄阳市中医医院原肺病科主任陈杰,襄阳市中医医院原妇产科主任刘涓,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顺霖教授,平衡针刀理念创始人、深圳申平堂中医馆创始人于洋等知名专家定期到院带教坐诊,让老百姓在二甲医院享受到三甲医院专家服务。
中医师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
传承中医药文化,培育青年名中医。
2023年9月27日上午,枣阳市中医医院首届中医师承拜师仪式在该院四楼会议室举办,金劲松、于洋、马保华三位名老中医接受六名弟子拜师。
拜师仪式上,继承人分别向老师呈拜师帖、行“揖礼”,以敬师父,允纳门下授业学习。老师赠回徒帖,给予“戒尺加身”,点拨为徒之道,在于戒骄戒躁,尊师好学,勉励弟子钻研医术、勤学不怠。
拜师仪式结束后,枣阳市中医医院院长雷大勇和深圳申平堂中医馆创始人于洋对“于洋平衡针刀工作室”进行揭牌。
于洋介绍,小针刀属于古灸针范畴,“针刀”由“针尖”演变而来,附着点在软组织,在骨面上操作,主要针对肩、颈、腰、腿痛,如急性腰腿痛患者,小针刀治疗2次左右,腰疼症状即可缓解。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更适合在基层广泛推广。
27日下午,于洋及医馆专家对全院职工及枣阳各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200余人进行小针刀相关技术培训。枣阳市中医医院有两名针灸科医生前往深圳申平堂中医馆进修学习小针刀技术,后期于洋将根据患者需求,不定期到枣阳中医医院带教坐诊。
据了解,于洋于1999年从事小针刀中医适宜技术工作,2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粉丝遍布全国。这次和枣阳市中医医院合作,依托枣阳龙头中医医院优势,培养中医骨干医师,将“简便廉验”的小针刀技术辐射到各乡镇卫生院,服务基层百姓。
名医下基层 服务更亲民
“名医堂每天要接诊患者近100人,有外聘专家坐诊时,患者达200多人次。”枣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邓明介绍,为满足患者对中医药的需求,名医堂设立谢鉨伦、郑天伟、杨俊军、惠述璋等四个名医工作室。2023年8月以来,医院定期邀请省、市知名专家到院坐诊,为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9月27日上午,有5位外聘中医专家在该院门诊坐诊,三楼名医堂挤满候诊患者,有的来自市区、有的来自偏远农村……
王某,男,65岁,患有肾功能不全、慢性贫血、乙肝、甲状腺功能低下等10余种疾病,出现食欲不振、双下肢肿胀、精神萎靡等症状,患者和家属带了一大摞病历资料前来就诊。湖北省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金劲松仔细为患者把脉问诊,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治疗情况。经过“望闻问切”,仔细辨证,金主任向带教学生惠述璋传授诊疗经验,分析患者病情,指导开方。从接诊到开方,金主任用了近40分钟。
“专家看病很认真,我们看病很放心。”王某的女儿介绍,之前经常带父亲到武汉、襄阳看病,东奔西走很不方便,得知金教授今天在枣阳市中医医院坐诊,便早早来到医院等候。
“阳主任,上次服用中药效果很好,早上起床后大脑很清醒,体重虽然没降,但身体感觉轻松多了。”40多岁的吴先生经常应酬,睡眠浅易梦,早上起床后大脑昏昏沉沉,白天犯困,工作效率低下。襄阳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学博士阳国彬接诊后,根据吴先生体质辨证施治,开具了10副中药。患者服用后反馈良好,继续服药巩固。
“马主任,服用中药需要忌口吗?”
“别人需要忌口,你只用忌情绪即可。”襄阳隆中名医、脾胃科专家马保华介绍,很多疾病是情志不畅导致的心结淤积、气血不畅,久而久之导致身体疾病。他开导患者凡事看开些,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跑步、健身、旅游都可以。
陈女士,51岁,家住枣阳市太平镇。最近两年,陈女士焦虑、失眠、爱发脾气,早上起床总觉得心口痛。听说枣阳中医医院有大医院的专家坐诊,特地从老家过来就医,经过半个月的调理,不适症状有所改善。
市中医医院院长雷大勇表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中医人的责任和使命,中医师承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和传承方式。师父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方法传授给徒弟,徒弟通过学习师父的经验和技术,逐步掌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通过师承代代相传,为中医药强省建设夯实人才根基,造福枣阳百姓。(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张慧华 通讯员 胡启华 龚一鸣)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