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遇见石首 | 新石器时代城址——走马岭文化遗址公园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10-04 20:41:01


走马岭遗址为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因三国名将关羽曾在此策马扬鞭而得名。始筑年代在距今5000年以前的大溪文化晚期或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古城址。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其中城内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大溪文化晚期,屈家岭文化早、中、晚三期,石家河文化早、中期等六期文化遗存。走马岭遗址发现于1989年,遗址距今5300-3900年。走马岭城内有古河道,经西水门与城外护城河、西面的上津湖相连通,组成水上交通系统。城北有北城门与城外的古道路相通,是主要对外的陆地交通系统。内城北部至东部是主要居住区,北外城内侧发现有专门的公共墓地。走马岭史前城址内城面积约20万平米,加上外城、外围附属人工土岗等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是中国最早的具有内外城、且带瓮城、水门等结构的城,奠定了中国城市的基本格局。

TRAVEL


走马岭城是目前江汉地区乃至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之一,其独特的三重古城垣及三道护城河所组成的多重防御功能体系,在长江流域及国内同时期古城遗址中极为罕见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具有三重城垣结构体系的新石器时代古城,对于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原始文化、认识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形态演变和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价值。

上世纪90年代初至本世纪2014—2018年,由武汉大学历史系、荆州博物馆、石首市博物馆、石首市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联合,对走马岭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出土数以万计的陶器、石器、骨器及玉器。其中,部分珍贵文物(如:陶猪、石钺、镂空豆等)多次赴欧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巡回展览。近年来,美国、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国内外文博考古专家多次赴走马岭遗址参观考察,对距今5300年前保存完好且具有多重城垣的走马岭遗址给予了高度评价。

镂孔豆(距今约5300—4500年)新石器时代陶器 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遗址出土

陶猪(距今约4500—4300年)新石器时代陶器 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遗址出土

石钺(距今约5300—4500年)新石器时代石器 石首市东升镇走马岭遗址出土

近几年来,走马岭遗址迎来了诸多国内外高校的考古研学活动。如:美国耶鲁大学博导文德安教授带领的博士生团队,以及俄罗斯、新加坡、日本等10余位国内外知名考古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还邀请到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文博界师生来走马岭遗址开展考古研学合作等。

目前,走马岭遗址成立了“石首市走马岭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管理所”、“武汉大学走马岭遗址考古实习基地”等相关机构,为国内外文博考古界的学者和高校师生提供了诸多田野考古和研学上的支持。

走马岭遗址于2001年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走马岭遗址纳入“十三﹒五”期间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名单。2019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将走马岭遗址纳入2019—2023年全省20处对外开园的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名单。2022年1月22日,走马岭遗址入选“湖北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之一。2022年10月15日,走马岭遗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走马岭遗址,走马岭文化遗址公园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走马岭遗址博物馆正在展陈装饰建设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完工并对外开放。据了解,建设完工的走马岭遗址博物馆展示面积约为1300㎡,届时将展览走马岭遗址出土的相关文物。为大家揭开石首五千年前的神秘面纱,让大家了解沉睡千年的长江中游远古文明。





为深入地挖掘遗址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走马岭遗址公园依靠走马岭历史和环境,在公园大面积种植景观花海,在内城主干道花卉一侧种植五彩鸭蛙稻,利用紫稻、黄稻、黑稻等五种不同颜色稻谷,绘制出走马岭文字、图案(文物图案、动物图案),大面积的花卉景观和五彩鸭蛙稻绘制文物图案,吸引了周边地区游客前来游玩。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石文旅)


责任编辑:罗春莲;审核:袁俊峰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