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不管你乐不乐意,不管你接不接受,六十花甲还是随着天干地支的年轮在秋意渐浓的九月如期而至。按照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段的划分,六十为老年。老,每个人都害怕这天到来,人人都害怕满脸褶皱、行动迟缓、思维迟钝的老年。而对这一天的恐惧我足足提前了三十年。那年,感觉花样年华还没享够,而立之年又接踵而至,深感时间在匆匆流逝,苍老在一步步逼近,不禁对时间产生了恐惧,害怕甚至拒绝日月交替、四季轮回。那年12月31日的日历我久久不舍撕去,企望时间停留,青春永驻。明明懂得岁月流转是宇宙的自然现象,明明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规律,但人人都希望时间能慢些走,青春能长留。然而,在从容不迫的时间面前,人人又是那样无奈,只能随着时光的流逝从青丝韶华到白发苍颜,从豪情壮志到万念俱灰。在这万般无奈中,我深切感悟到人类的强盛与伟大:生命,本是向老而生,向死而生!
人生苦短,转瞬即逝,一生要做的事很多,要学的东西也很多,曾有朋友感慨:有的道理到老了才明白,但时过境迁,为时已晚。因此,深悟“活到老学到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的涵义。人生百态,世事沧桑,人生需要一辈子来修炼。行走在阡陌尘寰,于落花流水的光阴里,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在生活中感悟,在尘世间磨砺,到如今的斑斓年龄,终于由曾经的不懂世态炎凉修炼成现在的淡泊宁静。如果说过去是在挥洒青涩年华,那么经过漫长的洗练与感悟,在六十花甲的渡口,可谓过得通透随性。在风和气暖的初夏,约三朋四友游山历水,追逐诗和远方,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沿G318、G109随团自驾,圆满了多年来重游西藏的念想;携团队出版《圻上幽兰》,实现了将协会会员的精品佳作编辑成册的承诺。花甲之年,我又迎来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小生命的一声啼哭,给全家带来无限快乐。她的降临,我“外婆”的身份正式转正为“奶奶”。因她,我们的未来有了新的乐趣与寄托。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在我们喜上眉梢时,悲又从天而降。就在那个悲秋的夜晚,我痛失亲爱的小弟,这晴天霹雳的噩耗如尖锥刺心,喜悦的心情一下子跌到悲哀的深渊。看着老泪纵横的父母,我肝肠寸断,悲上加痛。一夜间我尝尽了人间的世事无常、现实残酷、生活无情。“人生哪能尽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原本以为人到花甲,子女成人、工作卸任,可以轻松潇洒安度晚年。事实上,这时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上有年迈的父母需孝敬,下有幼小的孙儿要照料。为了赡、抚兼顾,常常心挂两头,两地奔波。承膝之欢、绕膝之乐乃世代传统、天伦乐趣;养老之孝、抚幼之任亦乃应尽之责、必履之职。
如今,倚在六十花甲的门楣,凝神回眸,把时光迤逦成一首澎湃激昂的诗,把岁月浓缩成一帧缤纷浓郁的画,尘封的记忆如影像在脑海里回放:儿时的天真与烂漫,年轻时的豪情与懵懂,孤寂时的恐惧与无助,失意时的落魄与惆怅……这些遗落在旅途的碎片,离人生旅程越来越遥远。在这不惊不澜的途中,曾有多少美丽的梦境在日升月落间荏苒,又有多少锦绣在踌躇迷茫中丧失,还有多少遗恨在岁月流年里缱绻。幸好,总有一些遇见能温暖心扉,氲开愁皱的眉结,驱动迟疑的脚步。这些沁人心脾的暖,如冰雪纷飞里高升的太阳,似干涸荒芜沙洲里的一汪清泉,鼓舞人心,浸润肺腑,让人刻骨铭记,永远珍藏。人到花甲,已走过水墨年华,所有的美好与遗憾都留在转瞬之间,纵有妙笔三千,也书不尽半世流离;即便丹青万卷,也绘不尽过往云烟。人到花甲,余生已不长,生活再也不需昂扬与激情慰藉,任风尘烟火黯淡容颜,凭苍茫岁月吞噬肌体。唯有保重身体、保持心态,趁现在还走得动、行得开,做自己想做的事,看自己想看的景,与三两知己共度闲暇,与亲友家人共话桑麻,把夕阳晚照婉约成清新素笺的诗意,将落日余晖逶迤成恬淡旖旎的风景。
作者:肖艳华(小月)
编审:马春霞
编校:陈超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