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旅游名镇焕新彩——武穴市余川镇以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纪实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9-13 10:36:02

赏荆竹风光,品大坝鱼头,住特色民宿,购佛手山药,探西游文化,感人间烟火……近年来,武穴市余川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扣建设“湖北旅游名镇”目标,充分利用绿色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品牌,串点成珠,在“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上下功夫,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频频火爆“出圈”。今年上半年,余川累计接待游客123.4万人次,同比增长34.2%。旅游业的兴起有力促进了余川乡村振兴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产业融合突出特色

余川镇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项目,全域谋划,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已投入320余万元用于民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并引进通天河生态旅游公司成功打造了彭河人家、大坝人家、王冲人家等精品特色民宿,有效促进了余川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带动农民就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坚持高品质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彭河人家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当地文化,挖掘和突出余川镇本土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特色。余川镇彭河人家初步形成了以武汉、黄石、黄冈、九江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人均年收入从1.1万元增加到2.2万元,实现了发展红利普惠百姓;在大坝村借助“大坝鱼头”地标特色美食的影响力,利用大坝村10亩闲置的水库管理处房屋及周边土地,通过招商引资,打造特色水岸民宿;在王冲村整体流转山水林地打造通天河景区,并在王冲村刘垸发动当地群众,将18户民房统一流转租用,改造成乡村民宿,将闲置民房充分利用,带动群众致富。

让游客住得舒心、安逸,更要让游客吃得开心、愉悦,流连忘返。

佛手山药,康养佳肴;大坝鱼头,唇齿留香;邢元青峰,回甘无穷;太平山笋,细腻清爽;一尖香米,粒粒可口。为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地标优品,该镇立足镇村资源优势,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镇村合作发展模式,以“项目共推、资源共享、产业共营”方式,整合特色产业资源,深挖“电商经济”路径,广泛吸纳在外乡贤达人,开辟“直播带货”通道,开展“我为家乡代言”网络直销、“佛手山药”文化节、文旅展销会等活动,通过抖音直播等平台,提升余川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建立余川特色美食体系,形成余川亮丽名片:

“一条鱼”——大坝鱼头。荆竹水库的鱼,加入荆竹水库的水,配上本地的笋子、山药、豆果、土豆等,一份鲜嫩可口的“大坝鱼头”就可以端上餐桌了。节假日里,水泄不通的大坝鱼头城,足以证明其魅力。

“一佛掌”——佛手山药。对地理条件要求极其严苛,只有在海拔高,年平均气温比山外低三四度,土地多为沙质土壤的地方才能生长出形状酷似人的手的佛手山药。经加工,可做成山药面条、山药麻花、山药饮料、山药脆片、山药罐头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特产选择。

“一片叶”——邢园青峰。外观上看,外形条索挺直,色泽翠绿鲜活。从内质瞧,汤色黄绿明亮,清香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在今年湖北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上获银奖。

“一颗笋”——太平山笋。余川境内竹林茂密,盛产竹笋,每年清明,游客们带上家人孩子们来山上采茶挖笋,此时,高的有长达一米,矮的也有二十多厘米,做成菜肴,口味鲜嫩,蕴含着大山的气息。

“味美”余川远不止这些,一尖香米、芳香茶油、野生蜂蜜……这些特色产品,蜚声省内外,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带活了山村,带富了群众。

吃住行,样样行。余川镇党委、政府结合武穴市委、市政府对余川“争创省级旅游名镇”的发展定位,结合自身发展定位,全力开展道路建设,始终把道路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发展先行是交通的方针政策。先后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入围“全国最美农村公路”二十强。2022年全镇新建农村公路11.7公里、扩宽27.6公里、修补破损公路2.5公里、刷黑县道、村道、巷道19.4公里,全镇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12公里,路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23年余川镇党委、政府将余川大道进一步提档升级列为努力为民办好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余川大道全长8公里,串联全镇通天河、荆竹水库、怡湖山庄、龙门花海、芦河佛手山药基地等重点景区,是余川镇内交通主干道。2023年5月,余川镇党委、政府以城镇管理百日攻坚行动为契机,开展余川大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余川大道沿线周边垃圾进行全面清理,对违搭、违建、危房、路障等进行拆除,进一步提升余川大道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努力营造“畅、安、舒、美”的行车条件。目前,余川镇党委、政府结合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对余川大道沿线房屋逐步进行立面改造,路域环境进一步美化,让路成为景的一部分。“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将让广大群众和游客的出行旅途更顺畅,更加舒心。

余川镇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呈现出与生态农业、休闲康养、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局面。

以文赋魂激活资源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近年来,余川镇党委政府紧盯“鄂东地区康养名镇、西游文化旅游特色镇、农耕研学体验镇、共同缔造示范镇”的四镇目标,持续扩展美丽余川“红色革命”“古树遗风”“匡山西游”“移民新村”等人文底蕴,围绕“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打造一批”的具体思路,先后成立了徐冲村鄂东地区首家村级古树科普馆,促进古树与旅游融合;打造了芦河村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的特色样板;激活了车坊村驿站文化,新建红星之家电子商务平台;放大了龙门冲“红绿相间、游学融合”的景区资源吸附力,打造“一园一馆”的研学品牌;打造了大坝村“百年香垸 共富工坊”活动基地,以佛手山药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为平台,通过唱村歌、立村规、展村史,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党员干部进村、进组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惠民、关爱帮扶等实践活动,培育塑造“勤勉自律、淳朴向上、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不断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以红色旅游公路为全域旅游主轴线,串联起美丽余川特色西游、匡山禅修、移民新风、红色革命等文化旅游片区。“春有花、夏有果、秋有叶、冬有景”, 穿梭在余川的大街小巷,感受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以文赋魂,既丰富了旅游内涵,又拓展了旅游的长度和宽度。

消费赋能多元发展

走进龙门冲景区,看潺潺溪流,赏鸟语花香,这里四季常青、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一眼望不到头的青翠竹海、落叶阔叶混交林,漫步于幽静的林间小路,听着鸟儿欢快的叫声,呼吸着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6000个以上的纯净鲜氧,天然的氧吧浑然天成,能有效改善肺部呼吸功能、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是疗养生息、静心养肺的好地方。

余川镇深耕年轻潮流游客群体,打造潮流消费新业态。以仙人湖水上乐园为例,不但建设了国内最具流行的水上娱乐项目,更是创新了露营新体验。一顶帐篷、三五好友、烧烤啤酒、游戏音乐……组成了一首浪漫的欢歌。在这里,一起欣赏美好的星空,促膝长谈,畅想未来的美好生活。除此之外,“露营+”的模式创造了一系列旅游新业态,如“露营+美食”“露营+钓鱼”“露营+水上运动”“露营+观影”“露营+音乐”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周末遛娃好去处,快来王冲通天河。每逢节假日,通天河景区便热闹非凡,到处充满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景区借智借势“西游文化”,充分利用“通天河”这一西游文化元素,围绕“周末游”“亲子游”谋篇布局,打造西游文化艺术造型展、儿童游乐园、亲子采摘园等,使得周末及节假日人满为患。仅今年“五一”期间,来访游客便达到了20万人次。

余川镇注重线下线上双引擎驱动,通过线上推介、线上直播、线上宣传开拓游客引流渠道,凝聚更多游客资源。一方面,通过拍摄制作旅游宣传片,对外展示全镇的景点景区、农产品、美食、旅游商品等优质资源。另一方面,依托现有的横岗山景区、龙门花海景区、仙人湖景区、通天河景区,围绕“周末游”“亲子游”谋篇布局,着力串联全镇各大景点,利用“美丽余川”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从塑造线路攻略、打造短途旅行网红目的地、创建研学基地、树立区域主题游等方面入手丰富旅游产品,推出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进行推介,提升余川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同时,全力打通线上销售渠道,发掘一批特色农产品,对佛手山药、邢园青峰绿茶、太平野山笋、大坝鱼头等农特产品进行再开发、深加工,形成了一批余川特色的旅游品牌,以网红直播、带货直播、新媒体短视频等形式,全面推广余川文化旅游产品。

结合省级旅游名镇及国家级旅游区创建目标,在余川镇区建设余川游客集散中心,打造北部旅游休闲商业街,最终形成向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出行服务、产品加工、餐饮住宿、休闲购物等全域旅游服务区,推动全域旅游主题升级,促进余川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余川镇正锚定“鄂东地区康养名镇、西游文化旅游特色镇、农耕研学体验镇、共同缔造示范镇”目标,立足新发展阶段,瞄准新发展需求,坚持“高位统筹、连片打造、全域提升”路径不动摇,不断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构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农旅融合、强村富民”新华章。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余宣 雷世达 耿文辉)

责任编辑:简雅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