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郧阳区青曲镇:人类老家 魅力小镇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9-13 09:13:5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罗圣江)走进巷子口,穿过红门铺、魏家铺,逛一下曲远河店,跨过郑家河、店子河,走进老湾,翻越王家山,走出周家洼、周家坪,迈过杨家沟、魏家沟、韩家沟、油坊沟、安沟、西沟,便是到了乐园,若是想寻宗问祖,可以到弥陀寺虔诚拜谒人类祖先“郧县人”。如此,便是匆匆地走完了郧阳区青曲镇的18个村庄。这里人文久、山水美、发展新,是我眼中的最美乡村。青曲的美,美的浑然天成,美的不可方物,美的让人浮想联翩,是那种“色香味”俱全的美,值得让人细细品味、久久回思。

青曲镇最美的是山水,山之青翠、水之碧绿,绿色浓郁。

初入青曲,便能见到青曲镇“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清水秀好风光。不论什么时候,走进青曲镇,一排排笔直、高大的杉树沿着301省道不断向远处蔓延,像是列队欢迎的仪仗队,非常气派好看,美不胜收。若是盛夏,蓝莓旅游景观大道向日葵、雏菊成片盛开,惹来蝴蝶翩舞,游人如织。曲远河河水汩汩流淌,日夜不息,两岸炊烟袅袅,杨柳随风摇曳,水映柳影似丹青。黑水河水流湍急、清澈见底,群山倒映,俨然是一处避暑休闲的绝佳去处。

走在青曲集镇,道路宽敞、店面清爽,沿街商铺如同一扇扇窗口,展示着城市的文明形象。污水管网正在分期进行升级改造,已建设雨污分流管网1.6千米,可以满足集镇区域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800吨。在五天牛易迁安置区,2个大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全面运转,实现生活污水独立收集与治理。在集镇垃圾填埋场,一辆辆垃圾转运车把来自各村的垃圾箱进行集中转运,每天处理量可以达到30余吨。青曲镇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方式,对集镇垃圾进行集中清理。

走在清水河河边,一队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巡逻而过,这是该条河长正在巡河,通过利用“湖北河湖长”APP上传巡河信息,以更加流程化、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巡河巡线,不断提升APP使用率,提高巡河效率,极大方便了统计和监管。随便走进一个农家小院,绿瓦白墙,青石小路,房前屋后载满了果蔬,还有一个荷花满塘。村民通过整合院内以及房前屋后空余土地,发展果蔬花草种植等有经济效益的小农业、微农业,打造“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达到“增绿、增收入”的效果,让群众房前屋后的“一亩三分地”变成茶余饭后的“休息之地”和“创收之所”,“方寸地”秒变致富“聚宝盆”。

青曲镇处于南水北调水源核心区,环水而生、傍山而依。汉江穿村而过,群山环绕而成。18个村中9个村临江,大小河流10余条,灌溉沟渠10余条,水是最离不开的乡愁。青曲的山不高,因此形成了很多个山沟,生长着以松树、栎树为主的山林,巡山护林队每天驰而不息,守护着这里的山青水绿。群众自发逐年进行植树造林,年均植树1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0%。“山水是最大的资源,也是我们发展最核心的优势。”青曲镇党委政府牢记“一江碧水永续北送”的政治责任,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流域治理推进四化同步,协同推进护水、扩绿、减污、转型,推进资源节约化、生产绿色化,深入推进绿美乡村建设。现如今,青曲镇市级文明村比例达到67%,有一个全国文明村。青曲镇也是省级卫生乡镇,青曲镇全国卫生乡镇的底色愈加翠绿浓厚。

青曲镇最美的是产业,瓜果在野,四季不断,香飘万里。

青曲的一年四季,不仅仅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最美的景还是“一年四季有果香,一年四季有人往”。春有草莓,夏有蓝莓、桃子、圣女果、樱桃,秋有葡萄、猕猴桃、红枣,冬有橘子、橙子、柿子等。在青曲,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鲜果,感受到农耕乡野之美。

走进红门铺村葡萄基地,朱朝全对待葡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起早摸黑,一心扑在地里,这里需要松松土、那里需要除除草,这里还需要修剪下……活生生的一个“土专家”,村里人都叫他“老朱”。老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在偶然一次惠农讲座中,认识了十堰市农科院技术专家,通过专家引导、网上自学、实地考察等方式,引进葡萄新品种,通过流转土地逐渐扩大种植规模。近年来修建10亩温室大棚,发展智慧农业,实现从粗放种植到精准滴灌、精准施肥的现代化种植。现有阳光玫瑰、蜜光、夏黑等5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60余亩,年产量达到12万斤。

在曲远河店村草莓基地,一桩桩连栋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监测数据大屏实时显示,绿道有机农场场主张洪斌正在忙碌地记录观测、设置参数,远程遥控果蔬的生长环境。该农场通过发展水肥一体化智能设施发展智慧农业,实现温度、湿度、水肥等一体化监测和控制,大大提高了种植的精细化和精准化。郑家河村通过技术引进,柑橘从开始的本地单一品种,逐步扩大到涵盖蜜桔、贡桔、栌柑等近10个优良品种,种植面积上千亩。大颗粒蓝莓、水果黄瓜、红心猕猴桃等10余个水果品种逐步经过迭代更新,口感和产出比大大提高。

青曲镇秉持农业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依托汉江河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通过引进企业盘活、引入技术赋能,发展301省道沿线的水果带和后山片区、环水种植区的两大水果片区。发展草莓、蓝莓、桃子、柑橘、猕猴桃、樱桃等规模种植,以及西瓜、木瓜、枇杷、石榴等星罗棋布的小批量水果种植,实现十村八果,月月水果不断档,做到“一村一品、一品一特”。以“公司+农场+基地+园区”的方式,建成千亩产业园2个,百亩产业园12个,培育水果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或集体经济组织120家,水果种植面积8500亩。培育本土农技专家1人,被评为“全国最美农技员”,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绿道有机农场荣获“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蓝莓基地成为湖北省第二大蓝莓种植基地。青曲镇“四季果乡”的特色小镇愈加特点分明。

青曲镇更美的是人文,万古流传,历久弥醇,韵味深远。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三千里汉江,从诗经楚辞中奔涌而来,在青曲镇温婉驻足,摇曳出古老的汉江文化,激荡出生命不断线的百万年人类史。

距今百万年前的郧县人,选择了在汉江边的弥陀寺村生存繁衍,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至今弥陀寺村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文化,石磨、石锤、石房子依稀可辨,水磨豆腐、如意卷等传统农家菜系依然在农户家可见。作为省级非遗传统文化,每年端午节汉江河畔必定会上演“汉江龙船会”,周边几个村落数十条龙舟竞相争斗,汉江之畔的踏歌声,穿越数千年时光,仍荡气回肠。红门铺里的康氏祠堂,书声琅琅,香火至今。吴家班皮影戏代代传承,仍然定期搭台演出,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汉江河边还有沿用至今的古渡口,每天仍然过客匆匆。曾被称为“三省第一殿”的老君殿旧址依然接受群众到凤凰山朝圣,这里也是“打响解放郧阳第一枪”的革命圣地。质朴的青曲镇人,为支援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内迁外安移民上万人。汉江奔流不息,文化传承不断。青曲的汉江文化、古人类文化和历史文化历史悠久,传承深厚,最是有历史感和烟火气。

“这里的皮影看得真过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曲镇每周五下午都摆出戏台,为群众免费演出一场皮影戏。周边村落群众早早都来抢个位置,扶老挈幼全家观看,直到炊烟袅袅,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吴作友是吴家皮影戏班第四代传人,他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幼就爱上了皮影戏。目前,吴作友还完整保存着祖传皮影影片,每个皮影片人物身上的包浆,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2022年5月18日,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遗址发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是自1989年、1990年后的又一次发现,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同年,“郧县人遗址公园”建设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青曲镇“人类老家”的名号愈加不胫而走。

如今的青曲,凭借着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灵秀青曲、四季果乡”的特色小镇将厚植“人类老家”的底蕴,沐浴着乡村振兴的变革,变得愈加美丽动人。

责任编辑:李渊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