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大悟:高腔皮影非遗项目介绍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9-12 10:43:46

 皮影简介
皮影戏最早诞生于唐朝,极盛于清代。流行于大悟县及其周边地区的皮影戏,因其唱腔既有北方的粗犷豪放之情,又有大悟本地山歌的广阔昂扬之势,被称为“高腔皮影”。


唱腔特色

大悟高腔皮影戏的唱腔是按戏曲行当“生、旦、净、丑”划分,有高腔、悲腔、杂腔、仙腔四种;曲式是规整的“起承转合”四句式,唱腔的调式是“徽”调式,与大悟当地的民间音乐的调式相吻合。音域只有10度(中音3到高音5),且在高音区盘旋;旋律进行中常有五度、六度、七度的大跳;在人声接腔的落音上,因高腔的特点,感觉落在“5”上仍觉得不够稳定,所以下滑到“3”。其唱词韵律与节奏较为讲究,每句唱词字数结构较灵活,但很注意音节。唱词的韵脚随时根据剧情的变化而合理地变化。


表演特点
大悟高腔皮影戏的表演特点具有“上天入地,放宝擒妖”的夸张艺术特点,因此其剧目既有传统的历史剧,更有神话剧和武侠剧。剧本都是梗概式的“活本子”,师傅根据历史小说的情节划出“戏路子”和人物出场的顺序以及情绪状态,在演唱时尽情发挥。组班历来号称“八人班”,前场三人轮换演唱,后台五人操打击乐。其道具风格分为舞台、人物、动物和静物四大类。皮影子人的服饰分为大场文官、中场武官、小场旦角三类。






申遗意义

保护和发展大悟高腔皮影戏,对于传承民间文化,弘扬传统戏剧,研究大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对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大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是推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之一。

经过大悟县文化馆的不懈努力,该项目被批准为孝感市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来源:大悟县文化馆)






责任编辑:罗琼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