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陈晨、袁彬)从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始终是“三农”话题里的高频词和关键词。
大柳乡地处秦岭余脉,海拔较高,气候冷凉温润,年降水量充沛,昼夜温差明显,这一显著的气候特征使大柳高山农作物生长期大大延长,生长的玉米品质好,营养价值独特,在市场上享有盛名,且以色鲜味美、角质淀粉含量高而著称。大柳乡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种植业,特别是该乡“玉米基地”的成立,成为推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也为大柳乡特色产业的开发提供了鲜活样本。
该乡“玉米基地”由十堰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导建立,乡政府、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协助,现已成为湖北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业科技“五五”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主要从事全国范围内玉米品种展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新品种培育。基地分为两块,一块在杨家村五组50亩区域试验及品种展示,一块在金堂村25亩品种培育及试验。
起稿勾线,形神兼备描画发展版图。大柳玉米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如何利用好、发展好大柳乡的玉米产业?背后拷问的是大柳乡实实在在的农业配套实力。从地里的农产品到完善的产业链,既要产品流通有序的“形”,又要组织管理有效的“神”,使“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力强、可替代性弱的支柱型产业。一方面,依托“玉米基地”,该乡全面关注产业链上下游,境内拥有一家玉米深加工的粮食加工厂,选用“玉米基地”培育出的优质品种,逐步建立稳定有序的生产加工、零售批发、物流配送流水线;另一方面,该乡活用现有资源,从“玉米基地”到大柳农户玉米种植园,再到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完善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效能,在夯实硬实力的基础上呈现鲜活动人的乡村图景。
挥毫泼墨,点刷晕染延伸产业边界。农业农村部出台的《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指出,拓展乡村特色产业需要构建全产业链。大柳乡以玉米种植为主,辐射带动玉米深加工、小窖酒酿造、小窖中药材酒酿造、黑猪养殖,着力打造种加工一体化、种养殖一体化的玉米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玉米产业。“玉米基地”正是在此背景下成立,更是为了整合全乡玉米种植资源,培育玉米良种,提高玉米种植产量。后期,该乡将进一步改善沿线基础设施,打造玉米产业园区,探索在玉米种植产业附加值高的地方着力,例如围绕“玉米基地”的观光研学、乡村旅游,湖北秦巴金玉米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对该乡玉米进行深度开发。目前湖北秦巴金玉米有限公司年加工玉米1000万斤,产值达到5000万元,同时利用地处九龙瀑布和虎啸滩旅游沿线的优势,吸引游客体验原始玉米加工场景,享受休闲观光乐趣。大柳乡政府顺应市场需求,打出了“五彩大柳,味道之乡”的乡村名牌,举办“观漫山美景,品农家美食,看民俗演绎,悟百味人生”的百味节,极大提升了大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感官体验,促进了旅游和经济的发展,更大限度地激活大柳乡村发展的经济引擎。
敷染颜料,描摹上色点亮大柳品牌。随着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新兴传播手段已经不仅仅起到“锦上添花”之效,而是成为不可或缺的色彩,深植于乡村品牌建设之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由于“特色”往往意味着“小众”,大柳高山玉米要想“引流”“出圈”,就更有赖万千互联网环境提供的广阔市场和传播空间。因此大柳乡的“玉米基地”将在宣传上狠下功夫,形式上新颖独特,特别是利用好地处九龙瀑布和虎啸滩旅游沿线的优势,旅游之际来一场玉米采摘活动,亲近自然、体验农趣、收获喜悦,打响“五彩大柳,味道之乡”的乡村名牌。政企合力,擦亮大柳“金色名片”,依托大柳美食玉米糁的知名度和“玉米基地”的优良品种,进一步提升玉米产业的品牌效益,最终把大柳高山玉米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依托大柳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玉米基地”的建立,该乡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品牌引领、质量兴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原则,逐步建立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玉米产业格局,实现玉米品牌化、标准化和产业化。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曾经备受诟病的“千村一面”正在变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高山玉米滋养大柳水土,乡村振兴的锦绣图景就在大柳特色产业发展的不懈探索中逐步绘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