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洪湖市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条主线,做大做强洪湖莲藕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推进洪湖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禀赋优势,实施莲藕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立足洪湖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结合莲藕产业发展现状,推动莲藕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按照“一带、两园、三心、四片”功能布局。重点做好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在洪湖市峰口镇土京村建设莲藕新品种繁育中心,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培育推广“洪湖莲藕1号”(粉藕)、“洪湖莲藕2号”(脆藕)两个专用品种。二是在洪湖市峰口镇、万全镇等乡镇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成7个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三是重点培育文旅公司3家,大中型餐饮酒店5家,电商企业20家,莲藕合作社(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20家和莲藕加工小微企业30家。四是依托华贵食品公司在洪湖市峰口镇土京村建设洪湖莲藕科创园;扩大忆荷塘线下体验店,在“一河两岸”打造“洪湖莲藕”商贸、餐饮、文旅产业融合一条街;支持洪湖生态园打造“百莲好荷”文化园;建设环洪湖大湖生态观光休闲农旅融合示范带。五是将“洪湖莲藕”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成全国莲藕第一知名品牌。建设、管理、运营、宣传好“洪湖莲藕”区域公用品牌。
(二)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中国淡水产品预制菜之都。大力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加快推进洪湖安井预制菜加工园区、水产科学城建设、佳元禄食品预制酱料生产等重点项目建设。一是依托洪湖市餐饮协会等,整合预制菜相关种养、加工、冷链物流、销售渠道、媒体等资源,组建洪湖市预制菜产业联盟。二是布局建设一批预制菜绿色原料基地,保障预制菜优质原材料供应。三是组建洪湖市预制菜产业研发中心,建设一个集原料生产追溯、产品研发、展示、品鉴、数字化销售等于一体的洪湖预制菜“城市客厅”。四是盘活闽洪国际水产城,构建集展会、物流、交易等于一体的市级智慧冷链物流控制中心,按乡镇水产和水生蔬菜区域布局,建设N 个镇级农产品物流交易站和N 个产地预冷库,形成“1+N+N”的三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三)紧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推进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推动土地集中连片。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提升效益,促进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建立村有服务主体、镇有服务中心、市有服务联盟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机北斗智能终端及辅助驾驶系统集成应用,提升全程机械化水平。按照产业布局和产业链建设要求,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按照“龙头企业+科技团队+合作社组织+基地+农户”的要求,重点建设6大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是洪湖市峰口镇莲藕良种繁育与种植基地。二是洪湖市螺山镇万亩小龙虾生态健康养殖基地。三是洪湖市滨湖办事处万亩清水蟹养殖基地。四是洪湖市龙口镇万亩生态鱼养殖基地。五是洪湖市大沙湖管理区5000亩鮰鱼养殖基地。六是洪湖市戴家场镇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基地。通过订单生产、托管托养、产品代销、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多种形式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分享利益链。
(四)打造新型品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农业品牌保护。鼓励培育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着力培育“洪湖莲藕”“洪湖再生稻”“洪湖清水蟹”“洪湖小龙虾”“洪湖浪”等5个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以“洪湖莲藕”为主的区域公共品牌管理运营服务指导,制定产品准入标准和质量体系,引导“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相结合的母子品牌发展格局,形成品牌推介、发展与保护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大农业品牌公益宣传,利用各类展会、博览会、产销对接活动和各类节庆活动等广泛开展品牌营销。引导镇村和网红电商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乡土品牌创建,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色”格局。持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专用权保护。
(五)加大人才培育,聚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实施人才回引行动。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组建乡村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和农业经营管理(含资产运营管理)指导团队。每村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依托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联农助农兴农培训大讲堂”,加大对高素质农民、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创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劳务合作社和经济合作社。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运营,推动产权平台交易,逐步实现“村点、镇站、市中心” 三级覆盖,为村集体招商租赁、合作入股和项目引进提供资产评估、产权交易、项目推介等配套服务,拓宽村集体资产处置、经营渠道。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清一治”成果,化解村级债务超过90%。(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洪乡宣)
-
回复